馬克思主義如何理解“共産主義”
陳彬
“共産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核心概念,也是共産黨人耳熟能詳、銘記于心的神聖語彙。但在日常話語中有些人僅從字面意思出發,把“共産主義”簡單理解為“财産共享”的學說;也有人把“共産主義”簡單看成是“資本主義”的對立物;甚至還有人認為“共産主義”不過是為人類發展設定的美好目标願景,雖然崇高但遙不可及。究竟應該如何準确把握“共産主義”?上述這些認識與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相比,差在何處、異在何方?如果深入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我們就會發現,在馬克思主義視野中,“共産主義”是一個綜合整體性概念,也是一個總體辯證性概念,其含義豐富而深刻。
從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維度看,“共産主義”既是一個邏輯嚴整的科學理論體系,是揭示人的解放和人類社會曆史發展規律的思想學說,也是無産階級革命和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實踐指南。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旨趣不在于創立一套科學“解釋世界”的理論體系,而在于為“改造世界”提供科學的實踐指南。但沒有一套科學的“解釋世界”的思想理論指導,就不可能有正确“改造世界”的人類實踐。《共産黨宣言》的發表标志着“共産主義”的誕生,“共産主義”首先作為一種理論體系和思想學說而存在,從此以後,随着“共産主義”思想的傳播,在這種思想理論指引下,國際共産主義運動在世界各國迅猛展開。在同各國工人運動和革命鬥争的“共産主義”實踐的結合中,“共産主義”作為一個科學完整的理論體系也在不斷發展完善。基于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和深入的政治經濟學分析,結合共産主義運動的生動實踐,馬克思深刻洞察人類社會曆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社會運行的特殊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内在矛盾,發現了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構建了一個以實現無産階級和全人類解放為目标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就是理論形态的“共産主義”;而依據這個思想理論體系為指導,轟轟烈烈開展的共産主義運動就是實踐形态的“共産主義”。
從理想與現實相統一的維度看,“共産主義”既是一種崇高的社會理想和目标追求,也是人類社會曆史展開的現實運動過程。馬克思在揭示人類社會曆史發展規律的同時,提出了人類曆史上不同社會形态的演進序列,對未來社會發展的方向、原則和特征作出了判斷和構想。馬克思認為,人類社會已經曆經了“亞細亞的、古希臘羅馬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産階級的生産方式”,而“共産主義”則是代表着人類曆史未來發展趨勢的高級社會形态。馬克思這種對未來社會的構想,絕不是虛幻的主觀臆測,不是空洞的道德說教,更不是純粹思辨邏輯推導出來的細節性設計,而是基于對資本主義生産方式和社會制度的深刻批判,基于對人類社會曆史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對未來社會進行了一般原則性的展望和合理化的建構。馬克思同時還特别反對把“共産主義”的理想性與現實性割裂開來的看法,強調“我們所稱為共産主義的是那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馬克思認為人們的現實活動既是曆史的前提又是曆史的結果。因此,馬克思對“共産主義”的理解置于曆史唯物主義的視野中去認識,強調“共産主義是用實際手段來追求實際目的的最實際的運動”。在馬克思看來,共産主義不是僅停留在觀念層面的理想中,而是存在于實實在在的實際行動和現實運動中。共産主義是在實踐基礎上達成的結果與過程、應然與實然、理想與現實的内在統一。
從集體與個體相統一的維度看,“共産主義”既是無産階級解放的集體行動和真正共同體的實現,也是人的個性解放、個體自由全面發展的現實過程和實現形态。馬克思認為,對“共産主義”的理解,既不能固守于抽象個體的人,也不能固守于抽象的集體,而是要緻力于從真正共同體的實現與個體自由發展的統一中去把握。馬克思一方面強調“共産主義”是世界曆史進程中“無産者和共産黨人”共同的解放事業,是“各文明國家的聯合的行動”,意味着真正的共同體的生成和實現;另一方面也強調“共産主義”是“通過人并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會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複歸”,意味着現實的人的個性自由和人身解放。在馬克思看來,個體的自由解放和集體的自由解放是互為中介和條件的,“在真正的共同體的條件下,各個人在自己的聯合中并通過這種聯合獲得自己的自由”,而“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因此說,共産主義是對個人自由解放和集體自由解放的同時肯定,共産主義絕不單方面強調集體至上而壓抑傷害個體自由。相反,共産主義主張,人要超越對“人的依賴”,也要超越對“物的依賴”,真正上升為社會曆史的主人。
從揚棄與超越相統一的維度看,“共産主義”既是對資本主義特有的所有制關系和社會制度的逐漸揚棄,也是對資本主義所有制關系和社會制度的層次性超越。馬克思通過對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深刻把握,将批判的矛頭指向了資本主義的私有制,認為“共産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但馬克思特别反對“粗陋的共産主義”,反對那種試圖通過簡單的平均分配财富方式取代全部一切形式的私人占有。馬克思強調指出,“共産主義的特征并不是要廢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廢除資産階級的所有制”,“共産主義并不剝奪任何人占有社會産品的權力,它隻剝奪利用這種占有去奴役他人勞動的權力”。馬克思認為共産主義的經濟範疇是要消滅私有制,但并非是要消除一切所有形式的私人占有,而是要消除一種體現着剝削關系的私人占有,從而克服個人與勞動的分離狀态。馬克思強調通過對私有制的積極揚棄,重新建構一種勞動者對自己的生産資料和勞動産品雙重占有的個人所有制。在馬克思看來,也不能把共産主義簡單理解為資本主義的對立物。共産主義必須與高度發達的生産力内在關聯,正如列甯指出,共産主義是從資本主義中發展起來的,它是資本主義産生的那種社會力量發生作用的結果。資本主義因素與共産主義因素在現階段的長期共存是一種曆史的客觀必然。共産主義要從繼承世界範圍内資本主義生産文明成果基礎上,不斷對資本主義現代生産方式和交往形式進行揚棄,從而實現對資本主義的全面層次性超越。
來源: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