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講好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

發布時間:2023-12-18 發布者: 浏覽次數:

學好講好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導論有關問題解讀

顔曉峰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教材中,導論具有重要地位。導論是本教材關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總體性闡述,也是本教材體系的概述,明确了學習本課程的意義和要求。講好本課程首先要講好導論,這對于講好全課程起着開篇和奠基的作用。

一、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立的時代背景”

  本部分闡述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曆史方位,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關鍵時期、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拓展、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新的蓬勃生機、中國共産黨自我革命開辟新的境界這五個方面,把握這一思想是在什麼樣的曆史條件和實踐基礎上創立起來的。習近平指出:“當代中國正經曆着我國曆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着人類曆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1](P8)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深刻而獨特的内涵,也正是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基礎。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立的時代背景,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深認識。

  1. 統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明确提出“兩個大局”,表明了近代以來的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曆史進程一步一個台階,至新時代已經發展到在戰略全局層面籌劃和推進的階段,民族複興可望又可及、可信又可行。世界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并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曆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最為根本的問題就是“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世界格局“東升西降”的深刻變化。“兩個大局”的曆史交彙是前所未有的時代背景,統籌“兩個大局”,要求以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2. 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打赢脫貧攻堅戰,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的曆史任務。随後乘勢而上,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謀篇布局。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在人口規模巨大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世界現代化進程中前所未有的曆史創舉。

  3. 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新時代偉大變革

  新時代的偉大變革具有裡程碑意義。從黨史看,走過百年奮鬥曆程的中國共産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有力。從新中國史看,推進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從改革開放史看,書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迹新篇章。從社會主義發展史看,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新的蓬勃生機。從中華民族發展史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這就是以進行偉大鬥争、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為顯著标志的新時代偉大變革。

  4. 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跳出曆史周期率的接續探索和實踐

  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探索中國共産黨執政後能不能跳出、怎樣跳出治亂興衰的曆史周期率這一課題,得出了依靠人民監督的第一個答案。黨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面對“四大考驗”“四種危險”,怎樣跳出曆史周期率,是現實和緊迫的重大問題。習近平深入思考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跳出曆史周期率,得出了依靠黨的自我革命的第二個答案。我們黨曆史長、規模大、執政久,必須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解決好“六個如何始終”的難題。新時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必須回答好的重大時代課題。

  5. 以曆史主動把握戰略機遇、應對風險挑戰

  經曆了21世紀頭20年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新征程上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經受的風險挑戰的複雜性嚴峻性前所未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發揚曆史主動和曆史創造精神,在把握戰略機遇、應對風險挑戰中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二、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兩個結合’的重大成果”

  本部分闡述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本途徑,強調隻有堅持“兩個結合”,才能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強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兩個結合”,是最現實、最鮮活的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深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堅持“兩個結合”的重大成果的認識。

  1. 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兩個結合”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要運用其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中國的問題,形成與時俱進的理論成果,在這一過程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新時代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去射新時代中國之“的”,着眼解決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作出符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續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

  堅持馬克思主義這個立黨立國、興黨興國之本不動搖,堅持植根本國、本民族曆史文化沃土發展馬克思主義不停步,決不能抛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抛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要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并賦予新的時代内涵,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豐富智慧更深層次地注入馬克思主義,有效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聚變為新的理論優勢。隻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曆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第二個結合”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曆史經驗的深刻總結。

  “兩個結合”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黨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

  2. 習近平對“兩個結合”特别是“第二個結合”的深刻闡釋,表明了黨對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根本途徑的認識自覺和境界開拓

  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這就明确了“結合”的前提;指出“第二個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這就明确了“結合”的結果;指出“第二個結合”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曆史縱深,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強調“結合”築牢了道路根基;指出“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強調“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指出文化主體性是通過“兩個結合”建立起來的,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這一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強調“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

  3. 堅持“兩個結合”貫穿于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過程中,體現在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深刻總結并充分運用黨成立以來的曆史經驗,從新的實際出發,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2](P23-24)習近平在堅持“第二個結合”的過程中,要求充分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治國理政的思想智慧、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修身處世的道德理念。

  比如,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體現了堅持“兩個結合”。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具有深厚的曆史邏輯、理論邏輯、制度邏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關于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豐富思想,包括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大一統傳統,德主刑輔、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張,民貴君輕、政在養民的民本思想,等貴賤均貧富、損有餘補不足的平等觀念,法不阿貴、繩不撓曲的正義追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賢、選賢與能的用人标準,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改革精神,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外交之道,以和為貴、好戰必亡的和平理念,等等,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深厚的曆史底蘊、文明底蘊、文化底蘊。

三、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完整的科學體系”

  本部分闡述怎樣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指出這一思想主要回答了三個重大時代課題,其主要内容為“十個明确”“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六個必須堅持”是這一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的重要體現,由此共同構成了這一思想的科學體系。理解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深認識。

  1. 把握主要内容和精髓要義是理解科學體系的基礎

  科學體系建立在主要内容和精髓要義之上,存在于主要内容和精髓要義之中。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十個明确”“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概括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内容。“六個必須堅持”概括闡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隻有準确把握包括“六個必須堅持”在内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才能更好領會這一思想的精髓要義。

  2.“十個明确”“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六個必須堅持”内在貫通、有機統一的邏輯體系

  “十個明确”“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六個必須堅持”内在貫通、有機統一,共同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習近平指出:“我們既要全面系統地學習掌握這些主要内容,又要整體把握這一思想的科學體系,做到融會貫通。對各領域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對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具體要求,都要放在整個科學體系中來認識和把握,避免碎片化、片面性,不能隻見樹木、不見森林。”[3]在“兩個結合”中的“結合”不是“拼盤”,同樣,在“共同構成”中的“構成”也不是“拼盤”,而是融合為一個有機統一的邏輯體系。本教材體系構成了一個理論體系,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體系的一種理解和概括。

  3. 圍繞主題、回答重大時代課題、統攬新時代治國理政的科學體系

  這一科學體系是圍繞着鮮明主題構建起來的。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4]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5](P27)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與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統一的,黨的曆史主題、改革開放的主題決定了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主題,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主題不能脫離黨的曆史主題、改革開放的主題。

  這一科學體系是回答三個重大時代課題等的理論成果,重大時代課題是理論主題的展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麼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不斷深化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共産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形成一系列具有原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這一科學體系涵蓋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标、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并且根據新的實踐對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态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統一戰線、外交等各方面作出新的理論概括和戰略指引。其内容涵蓋改革發展穩定、内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方方面面,構成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

  4. 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完善的理論體系

  習近平強調:“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産黨人的莊嚴曆史責任。”[6](P18)理論創新處于進行時,理論體系就不會是完成式。這就要求堅持守正創新,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展,以滿腔熱忱對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斷拓展認識的廣度和深度,敢于說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敢于幹前人沒有幹過的事情,以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增強問題意識,聚焦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衆急難愁盼問題、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

四、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曆史地位”

  本部分着重從理論意義、文化意義、實踐意義等方面,闡述這一思想的曆史地位。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深認識。

  1. 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發展史、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視野認識曆史地位

  中國共産黨在100多年的奮鬥曆程中,堅持“兩個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形成了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寫下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中國篇”。要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發展史的視野理解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實際上就是新時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要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視野理解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馬克思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成為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需要指出的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從不同角度來定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二者指的是同一個對象、同一個内容、同一個思想。

  2. 從“第二個結合”在新時代的重大成果認識曆史地位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實了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生命,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實現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顯示出日益鮮明的中國風格與中國氣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曆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衆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曆史基礎和群衆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紮根,由此成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

  比如,從中國式現代化理論來理解“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習近平強調:“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中國式現代化是赓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而不是消滅古老文明的現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不是文明斷裂的産物。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将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7]這就深刻指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對中華文明的充分吸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3. 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認識曆史地位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提供了原創性思想、作出了原創性貢獻,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發展進程中實現了新的飛躍。比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哲學成果,是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一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黨的思想路線,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以“六個必須堅持”為重要體現,是對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豐富發展,是新時代精神的精華。

五、講好“深刻領悟‘兩個确立’的決定性意義”

  本部分闡述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要求,這就是堅定維護“兩個确立”。為什麼說“兩個确立”具有決定性意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深認識。

  1.“兩個确立”決定性意義的理論論證

  關于确立政治核心。馬克思指出,“每一個社會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8](P86)恩格斯指出,“沒有權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緻行動”。[9](P372)列甯指出:“在曆史上,任何一個階級,如果不推舉出自己的善于組織運動和領導運動的政治領袖和先進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統治地位。”[10](P286)毛澤東指出:“實行一元化的領導很重要,要建立領導核心,反對‘一國三公’。”[11](P69)鄧小平指出:“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12](P310)習近平強調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關于确立指導思想。毛澤東指出:“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甯主義。”[13](P350)鄧小平指出:“我們堅持的和要當作行動指南的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或者說是由這些基本原理構成的科學體系”,[14](P171)“毛澤東思想過去是中國革命的旗幟,今後将永遠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和反霸權主義事業的旗幟,我們将永遠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前進。”[14](P172)江澤民指出:“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列甯主義确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經過遵義會議和延安整風,黨的七大又把馬克思列甯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确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是總結建黨二十四年經驗作出的曆史性決策。現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别是十四大的基礎上,中央建議十五大在黨章中把鄧小平理論确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明确規定:中國共産黨以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這是我們黨經過近二十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功實踐作出的曆史性決策。”[15](P10) 胡錦濤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内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産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16](P11-12)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曆史主動的根本所在。”[6](P16)

  2.“兩個确立”決定性意義的曆史論證

  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看,19351月,中央政治局在長征途中舉行遵義會議,事實上确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确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确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啟了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新階段,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并且在這以後使黨能夠戰勝張國焘的分裂主義,勝利完成長征,打開中國革命新局面。這在黨的曆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甯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确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曆史性飛躍。

  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看,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創立了鄧小平理論,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形成了科學發展觀,成功在新形勢下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看,《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黨确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确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願,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曆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2](P26)

  3.“兩個确立”決定性意義的實踐論證

  從新時代十年的“三件大事”和“三個曆史性勝利”作出論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經曆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曆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曆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這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團結奮鬥赢得的曆史性勝利,是彪炳中華民族發展史冊的曆史性勝利,也是對世界具有深遠影響的曆史性勝利。

  從新時代十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十六個方面的曆史性成就、發生的曆史性變革作出論證。這些曆史性成就、曆史性變革,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機活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從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作出論證。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衆組織力、社會号召力顯著增強,中國人民的前進動力更加強大、奮鬥精神更加昂揚、必勝信念更加堅定,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

  4.“兩個确立”決定性意義的使命論證

  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接力棒,曆史地落在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身上,要在新征程上作出無負時代、無負曆史、無負人民的業績,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作出這一代人的應有貢獻。“兩個确立”從政治核心和思想旗幟上保證了黨的正确前進方向,保證了黨的全面領導,這就強化了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組織優勢、思想優勢。堅定“兩個确立”,自覺維護核心,高舉思想旗幟,開啟新征程、實現新目标、開創新偉業就有了根本政治保證和思想保證。

六、講好“學好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本部分闡述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的教學目的,這就是系統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科學體系,把握這一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增進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切實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

  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于大學生具有重要意義。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的理論基石。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學理論基礎上,真正學懂科學理論才能堅定理想信念。二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大學生提高理論水平的必修課程。通過學習本課程,大學生能夠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理解把握,把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一起來理解把握,特别是學好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從而夯實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根基。三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大學生增強實踐能力的科學指導。對于增強實踐能力,能夠在政治層面予以指導,站穩政治立場、堅定政治方向;在規律層面予以指導,掌握基本規律、遵循“人間正道”;在戰略層面予以指導,具有全局觀念、懂得謀劃長遠;在方法層面予以指導,運用認識工具、提高思維水平。

  (作者簡介;顔曉峰,天津大學6774澳门永利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教材首席專家,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分教指委主任委員)

  來源:《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3年第11



上一條:聚焦學生需求 引領創新課堂 下一條:顧海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體系結構述要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