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甯解決黨内問題的思路與中國共産黨的自我革命

發布時間:2025-05-12 發布者: 浏覽次數:

列甯解決黨内問題的思路與中國共産黨的自我革命

——基于《怎麼辦?》的文本考察

郭超 于海青

列甯認為:“公開承認錯誤,揭露犯錯誤的原因,分析産生錯誤的環境,仔細讨論改正錯誤的方法——這才是一個鄭重的黨的标志。”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引用了列甯的這段話,并強調,“敢于直面問題、勇于修正錯誤,是我們黨的顯著特點和優勢”,“強大的政黨是在自我革命中鍛造出來的”。敢于直面問題,揭露問題産生的原因,分析産生問題的環境,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将科學方法轉化為堅決行動,這是無産階級政黨進行自我革命、不斷強大自身的過程。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社會民主黨出現了嚴重的黨内問題,表現為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混亂、瓦解和動搖”。為此,列甯系統分析了黨内問題的實質與成因,指明了黨内問題的嚴重危害,逐一批駁了黨内機會主義的代表言論,形成了解決黨内問題的科學方案,著就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經典文獻——《怎麼辦?我們運動中的迫切問題》(簡稱《怎麼辦?》)。在這本著作的指導下,俄國社會民主黨人正視并成功解決了黨内問題,無可辯駁地驗證了其中蘊含的普遍真理。重溫經典《怎麼辦?》,系統總結列甯解決黨内問題的思路,對新時代中國共産黨進行自我革命、解決黨内突出問題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一、列甯《怎麼辦?》對黨内問題的批判性分析

黨内出現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問題視若無睹、放任自流,緻使小管湧演變成大塌方。正視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列甯《怎麼辦?》解決黨内問題的思路,建立在對黨内問題的批判性分析之上。

(一)深刻揭露黨内問題的根源與危害

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社會民主黨出現了嚴重的黨内問題,黨在思想上和組織上陷入了“混亂、瓦解和動搖”。俄國社會民主黨能否渡過難關,取決于是否有天才人物站出來,揭露黨内問題的根源與危害,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使全黨在正确思想理論的指導下達到團結統一。在無産階級的革命事業中,出現缺點和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缺點和錯誤當作真理。隻有認識到缺點,才能改正缺點。正如列甯指出的,“在革命事業中,認識到缺點就等于改正了一大半”,如果不了解黨内思想混亂、組織松散的思想根源,不了解這些思想根源的錯誤實質,就無法解決問題。列甯指出:“俄國社會民主黨整個危機産生的原因是自發覺醒起來的群衆還沒有獲得有充分修養的、開展的、有經驗的領導者。”換言之,黨内問題産生的原因是毫無修養、毫無經驗的“經濟派”占據了上風。而“經濟派”的基本錯誤“就在于崇拜自發性,就在于不了解群衆的自發性要求我們社會民主黨人表現巨大的自覺性”。因此,黨在思想上和組織上陷入“混亂、瓦解和動搖”,實質是“自發性崇拜”在黨内占據上風的結果。

“自發性崇拜”對俄國工人階級的解放事業是否有利,這是判斷“經濟派”的主張是否正确的根本标準。因此,指明“自發性崇拜”對工人階級解放事業的嚴重危害,是克服“經濟派”錯誤思想的前提。在列甯看來,或者是資産階級的意識形态,或者是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态,不存在超階級的意識形态。崇拜工人運動的自發性,就倒退到了工聯主義的政治,而“工聯主義正是意味着工人受資産階級的思想奴役”。俄國社會民主黨如果不展現巨大的自覺性,設法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态對工人運動的指導,就等于主動将工人運動的領導權交到資産階級手中,使運動不覺為資産階級服務。另外,“自發性崇拜”表現在組織觀點上就是主張手工業方式的組織形式,不了解需要“建立一個能使政治鬥争具有力量、具有穩定性和繼承性的革命家組織”。松散渙散、力量孱弱的手工業方式的組織,無法肩負起實現無産階級解放的曆史重任,極易被專制政府和資産階級擊潰。由此可見,“自發性崇拜”必然會瓦解黨的力量,損害俄國無産階級的根本利益。

(二)系統批判黨内“經濟派”的代表言論

為了解決黨内問題,列甯在《怎麼辦?》中對“經濟派”的代表性言論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批判,敲碎了它們的“華麗”外殼。對于“批評自由”的論調,在列甯看來,他們要求“批評自由”,就是要求自由地批評、歪曲、抹黑革命的馬克思主義,自由地把資産階級思想灌輸到社會主義運動中來,自由地敗壞工人群衆的社會主義意識,自由地玷污自由這個偉大的字眼,而我們的态度是自由地同“批評自由”的泥潭作鬥争。對于“策略-計劃同馬克思主義基本精神相矛盾”的論調,在列甯看來,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污蔑,在理論上把馬克思主義庸俗化,在實踐上把黨拉向後退;實際上,輕視計劃并不代表重視客觀因素,恰恰相反,輕視計劃實質是忽略客觀發展過程中産生、發展、變化的各種力量,是極端無知的表現。

對于“經濟鬥争是政治鼓動的最普遍适用的手段”的論調,在列甯看來,警察壓迫和專制暴行同樣是政治鼓動的“普遍适用”的手段。對于“賦予經濟鬥争本身以政治性質”的論調,在列甯看來,這句漂亮話聽起來“極端”深奧和革命,實質不過就是在經濟鬥争中打出要求經濟改良的政治口号,“掩蓋着那種力求把社會民主主義的政治降低為工聯主義的政治的傳統意圖”。對于《工人事業》雜志“完全不需要一個全俄的集中組織”的論調,在列甯看來,這是把組織工作的狹隘性、把還停留在手工業方式的組織神聖化和合法化了,而“社會民主黨人首先應當考慮建立一個能夠領導無産階級的全部解放鬥争的革命家組織”。列甯在《怎麼辦?》中,用最尖銳的語氣、最輕蔑的口吻、最恰當的比喻,一針見血地揭露了隐藏在這些看似“革命”“漂亮”的言論之下的機會主義實質。因此,列甯的《怎麼辦?》本身,就是俄國社會民主黨人廓清思想迷霧、克服“自發性崇拜”的有力思想武器。從曆史上來看,列甯的《怎麼辦?》确實發揮了重大作用,争取到了社會民主黨人的熱烈擁護,教育培養了一批堅強的馬克思主義革命家。

(三)明确解決黨内問題的發力方向

解決黨内問題、克服“自發性崇拜”,首先要清醒把握“經濟派”在黨内占據上風的原因。列甯指出,自覺性被自發性壓倒的現象的發生,“并不是由于兩種完全相反的觀點進行了公開的鬥争,一種觀點戰勝了另一種觀點,而是由于‘老年派’革命家愈來愈多地被憲兵‘奪去’,而‘俄國社會民主黨中的瓦·沃·’‘青年派’愈來愈多地登上舞台”。換言之,“經濟派”之所以能在黨内占據上風,不是因為它掌握了真理,而是因為它趁黨内“老年派”革命家被抓入獄之機,用看似“華麗”“正确”的觀點蠱惑了一大批鬥争經驗不足,“往往隻是從合法書刊上的論述中知道馬克思主義的一些片斷”的青年。

由此可見,“經濟派”沒有掌握真理,故而不是不可戰勝的。隻要向“經濟派”發起不可調和的鬥争,對其進行全面、深刻、系統的批判,被蠱惑的青年就能認識到“經濟主義”的階級實質,進而徹底克服“自發性崇拜”。俄國社會民主黨組織上的松散根源于思想上的謬誤,正如列甯強調的:“手工業方式是同‘經濟主義’有聯系的,我們如果不擺脫一般‘經濟主義’觀點,就不能擺脫我們組織工作的狹隘性。”因此,要徹底解決黨内問題,就必須要将黨的力量聚焦到解決黨員的思想問題上來,隻有以解決黨員的思想問題為中心,同時努力解決組織問題,才有可能建成“集中的戰鬥組織”“堅強的革命組織”“強有力的政治組織”“全俄統一的革命家組織”。因此,一方面,《怎麼辦?》全面、深刻、系統地批判了“經濟派”的代表言論,幫助讀者理解“經濟派”形形色色錯誤言論的機會主義實質。另一方面,《怎麼辦?》從解決黨員的思想問題入手,圍繞如何克服“自發性崇拜”、提高黨的自覺性,形成了一套切實可行的科學思路。

二、列甯《怎麼辦?》解決黨内問題的科學思路

列甯的《怎麼辦?》緊緊抓住解決黨員的思想問題這個關鍵,回答了争取誰、培養誰、同誰進行鬥争、進行什麼樣的鬥争、通過什麼基礎工作和有效途徑進行鬥争等重大問題,形成了一套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理論自洽、操作性強的解決黨内問題的科學思路。

(一)以争取“被蠱惑者”和培養革命家為重要任務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俄國社會民主黨要克服“自發性崇拜”、提高黨的自覺性,也必須弄清楚應該同誰進行不可調和的鬥争,應該争取誰和培養誰。列甯對這個問題的分析和把握隐于《怎麼辦?》的邏輯線索之中,是理解全書思想的一把鑰匙。列甯援引了考茨基的一段話:“現代社會主義也就是從這一個階層的個别人物的頭腦中産生的,他們把這個學說傳授給才智出衆的無産者,後者又在條件許可的地方把它灌輸到無産階級的階級鬥争中去。”根據“灌輸論”的邏輯,俄國的“經濟主義”也不外是從“才智出衆”的資産階級知識分子的頭腦中産生的,他們站在資産階級的立場上,有意歪曲、閹割革命的馬克思主義,使其服務于資産階級的利益。這部分知識分子(即列甯稱謂的“蠱惑家”)結合在一起,建立了如《工人思想報》《工人事業》雜志之類的報紙,大肆宣揚工聯主義的意識形态,借此影響了一批經驗不足、尚缺乏修養的社會民主黨人(即“被蠱惑者”)。列甯《怎麼辦?》的鬥争對象十分明确,貫穿全書的是對“蠱惑家”及其報刊的猛烈批判。列甯尖銳指出,“你們已經堕落到了蠱惑人心的地步……蠱惑家就是工人階級的最壞的敵人”,并明确提出,“現代俄國社會民主黨人當前的口号應當是:進行堅決的鬥争,既反對堕落到蠱惑人心的地步的《自由》雜志,又反對堕落到蠱惑人心的地步的《工人事業》雜志”。

《怎麼辦?》在猛烈批判“蠱惑家”的同時,表現出來的是對社會民主黨青年們的關懷和期望。在列甯看來,這些社會民主黨人之所以能夠被“蠱惑家”影響,一是因為他們剛被吸引到運動裡來,缺少經驗、不了解革命運動的曆史,對馬克思主義的了解不全面,有的還愛慕虛榮;二是因為老年派革命家被憲兵抓走,革命的觀點暫時被壓制,給了“蠱惑家”投機取巧的機會。在這樣一部充滿鬥争鋒芒的論戰性著作中,列甯沒有對那些“被蠱惑者”進行過多責備、更沒有言辭激烈的批評,這本身就是對他們被影響、欺騙和蠱惑的同情。與此同時,俄國工人群衆的自發高潮來的十分迅速,随着運動的發展,已經有巨大的力量加入到運動中來,有教養階級的年青一代的一切優秀分子都走到社會民主黨方面來。然而,包括“被蠱惑者”在内的社會民主黨的青年們“對于完成這些巨大的任務顯得缺乏修養。這種缺乏修養的狀況是我們大家的不幸,是全體俄國社會民主黨人的不幸”。要改變這種不幸的狀況,就必須要提高社會民主黨的青年們的修養,還要從工人群衆中選拔出黨的幹部,把他們培養成職業革命家。因此,列甯特别強調,“我們的任務不是要為把革命家降低為手工業者辯護,而是要把手工業者提高為革命家”;“我們主要是應當注意把工人提高為革命家,而決不是像‘經濟派’所希望的那樣,必須把自己降低為‘工人群衆’”;我們應當“幫助有知識的工人和知識分子把自己培養成政治鬥争的領導者”。由此可見,列甯是把克服“自發性崇拜”、提高黨的自覺性的希望寄托在争取“被蠱惑者”和培養革命家這一重要任務之上的。

(二)以思想理論鬥争為主要形式

要不斷增強社會民主黨的青年們的政治意識和思想理論修養,就需要同“蠱惑家”們進行堅決鬥争,俄國社會民主黨的黨情決定了這種鬥争的形式是思想理論鬥争。列甯指出,在德國,“批評派”想要改變已經由幾十年的經驗詳細闡明了的原有的綱領和策略,但由于這個批評派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少數,他們的修正主義意圖又很怯懦,那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多數派隻是把“革新主張”幹脆否決了事。列甯的這段話隐含着一條清晰的邏輯鍊條:首先,德國社會民主黨對“批評派”的修正意圖,也采取了不調和的堅決鬥争,隻不過這種鬥争主要是組織方面的鬥争;其次,德國之所以沒有對“批評派”進行理論鬥争,隻是因為他們的修正主義觀點對黨内同志的影響很小,沒必要為此大費周章;再次,俄國社會民主黨則不同,黨内“經濟派”利用各種條件投機取巧,大肆宣揚其機會主義觀點,影響了一批剛參加運動的青年,已經在黨内占據了上風;最後,俄國社會民主黨不能采取簡單的組織方式否決“經濟派”的主張,而是要對其進行全面的理論鬥争,揭露他們的機會主義實質,隻有這樣才能克服他們對黨内青年的影響。

因此,列甯在這段對德、俄兩黨的對比分析後,緊接着論證理論鬥争對無産階級政黨的極端必要性。列甯強調,“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恩格斯認為,社會民主黨的偉大鬥争并不是有兩種形式(政治的和經濟的)……同這兩種鬥争并列的還有理論的鬥争”;“社會民主黨的意識形态隻是由于同所有其他的意識形态進行了不懈的鬥争才獲得了這個首位,而且也隻有繼續進行這種不懈的鬥争,才能保持這個首位”。列甯認為,由于俄國社會民主黨“還剛剛在形成,剛剛在确定自己的面貌,同革命思想中有使運動離開正确道路危險的其他派别進行的清算還遠沒有結束”,堅決同機會主義進行理論鬥争、捍衛革命的馬克思主義,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因此,列甯希望通過理論鬥争的形式徹底駁倒“經濟派”,而不屑用黨的正式機關報(即《工人報》)對其機會主義觀點進行組織上的摒棄。正如列甯所說:“我們希望不受束縛地同一切假社會民主黨人作不調和的鬥争;我們希望我們的引線(如果這條引線拉得正确的話)受到人們尊重是因為它拉得正确,而不是因為它是由一個正式的機關報拉的。”由此可見,列甯為争取“被蠱惑者”和培養革命家而同“蠱惑家”進行的堅決鬥争,是以思想理論鬥争為主要形式的。

(三)以研究闡明俄國的重大現實問題為基礎工作

理論鬥争的實質是兩種或多種不同的思想觀念之間的鬥争,理論鬥争的成敗,既取決于理論本身的性質,也取決于工人群衆的選擇。馬克思曾指出:“理論隻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衆;而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馬克思這段富有豐富哲理的名言,指明了一個問題,即誰想要在理論鬥争中獲得勝利,誰就要使自己的理論真正為工人群衆服務,就應當向工人群衆說明關乎無産階級解放的一切重大現實問題,以此來正本清源,争取他們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因此,列甯明确指出:“我們黨組織的活動的基本内容,這種活動的中心……就是闡明實際生活的各方面、深入廣大群衆并在全俄範圍内統一進行的政治鼓動工作。”

列甯以工人的口吻說道:“我們想詳細了解政治生活的各方面……為此就需要知識分子們……多給我們些……我們自己根據自己工廠方面的經驗和‘經濟方面的’經驗永遠也不可能知道的東西,即政治知識……你們沒有資格來給我們‘提高’積極性,因為你們自己恰恰就缺乏積極性!先生們,請你們還是少崇拜點自發性,多想想如何提高你們自己的積極性吧!”列甯的這段話蘊含了兩個極其重要的理念。其一,對于俄國社會民主黨來說,闡明實際生活各方面的工作不僅是為了提高工人群衆的積極性,更重要的前提性的任務是提高那些仍缺乏自覺性的社會民主黨人的積極性。其二,要提高工人群衆和社會民主黨人的積極性,就應當研究那些通過一般社會生活經驗無法或難以認識到的重大問題,也就是運用馬克思恩格斯指明的關于無産階級解放的一般原理,研究闡明俄國工人階級正在面對的、具體的、重大的現實問題。理解這些問題是俄國工人階級争取自身解放的前提,因而是身為無産階級先進戰士的俄國社會民主黨人的必備條件。

要研究闡明這些重大的現實問題,就不能脫離實際地空談理論,而是要将馬克思主義同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從俄國工人群衆和社會民主黨人直接遇到的典型的政治事件出發,揭露隐藏在這些事件中的本質,以此說明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正如列甯強調的,“為了培養出政治鬥争的領導者,必須要通過經常不斷地随時估計我國政治生活的一切方面”;“揭露當前我們周圍發生的事情,揭露大家按自己的觀點在談論着的或者哪怕是在竊竊私議的東西,揭露由某些事件、某些數字、某些法庭判決詞等等反映出來的情況”。這裡的揭露當然指的是對這些具體事實的“唯物主義分析和唯物主義評價”。隻有将這些群衆時時接觸卻看不清其本質的典型事件講清楚講透徹,才能讓群衆對以往相對淺顯的認識大吃一驚,才能使他們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東西”,才能提起他們的興趣,才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因此,隻有把研究闡明工人群衆面對的重大現實問題作為基礎工作(當然是以唯物主義的觀點研究闡明),才能說服工人群衆和社會民主黨人,才能在同“經濟派”進行的理論鬥争中獲得勝利。

(四)以全俄政治報計劃為有效途徑

要研究闡明工人群衆面對的重大現實問題,要說服工人群衆和社會民主黨人,就需要豐富的、典型的事實材料,需要對這些材料進行唯物主義的綜合與分析,進而形成讓群衆和黨員都感興趣、看得懂、能産生共鳴的文章。占有豐富典型的事實材料和正确綜合分析這些材料的工作,不是分散在各地、相互聯系不緊密的地方性報紙能夠勝任的。正如列甯指出的,“單個的地方組織簡直無力保證自己的報紙具有原則上的堅定性和把它提到政治機關報的高度,無力收集和利用充分的材料來說明我國的全部政治生活”,并指出“所有這些缺點都不是偶然現象,而是分散狀态的必然結果”。列甯将黨的事業比作建造一座前所未見的巨大建築物,将社會民主黨人比作石匠,将全俄政治報比作石匠的引線,進而巧妙說明,黨目前的問題是石匠們沒有一條共同的引線,結果是亂砌一通,導緻砌起來的建築物被敵人一推就倒。因此,俄國社會民主黨要進行闡明實際生活的各方面的工作,就必須建立一個經常出版的全俄報紙,以此拉起一條正确的引線,使處在各個地方的社會民主黨人沿着這條引線所指明的正确政治方向工作、學習和前進。

圍繞着全俄政治報紙進行的工作,歸根到底是在一條正确的引線下、在堅定的原則性下研究、說明、宣傳俄國的重大現實問題的工作。要将這種工作做好,需要以“原則上的堅定性”為前提、以全俄的具有普遍性的典型材料作為支撐,需要關注地方的具體事件、充分占有地方的實際材料,這就要求各個地方建立起實際的聯系,相互交流學習、共享全黨的經驗。列甯指出,這種實際聯系“不僅能保證報紙的發行,并且還能保證(這更加重要得多)經驗、材料、人員以及經費的交流……一個地方的成就往往會鼓勵在另一個地方活動的同志進一步改進工作,會推動他去利用現成的經驗。地方工作就會比現在豐富得多、涉及面廣得多:從全俄各地收集起來的政治揭露和經濟揭露材料,将為各種職業和各種發展水平的工人提供精神食糧”。為發行報紙而自覺進行的研究、交流、學習的過程,無疑會促使社會民主黨人克服從前那種“不知道世界上發生了什麼事情”的“坐井觀天”的狀況,極大提高他們的自覺性。因此,列甯指出,全俄政治報計劃一旦順利實施起來,就能“通過實際的聯系把所有的委員會真正連在一起,并真正培養出一個領導整個運動的領導者集團”,“在這個報紙周圍自然地形成起來的組織,由這個報紙的同事構成的組織,就會真能應付一切”。

三、列甯解決黨内問題的思路對中國共産黨的自我革命的啟示

加強黨的思想建設,不斷提高黨員幹部的政治意識和思想水平,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加強自身建設的永恒課題。中國共産黨要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進行自我革命,就必須要抓住思想建設這一基礎性建設,解決好黨員幹部的思想問題,淬煉自我革命的銳利思想武器。《怎麼辦?》對新時代中國共産黨自我革命的啟示意義,在于其中蘊含了一套系統完整的從思想入手解決黨内問題的科學思路。

(一)列甯解決黨内問題的思路的現實價值

《怎麼辦?我們運動中的迫切問題》是列甯發表于1902年的經典文獻,距今已有120餘年。俄國社會民主黨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所面臨的問題,由于世情、國情、黨情等方面的差異,在具體表現形式上同新時代中國共産黨所面臨的問題自然不同,但兩者的實質有相通之處。習近平總書記明确指出:“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大視野來看,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曆史時代。”有學者補充道:“當今世界依然處在馬克思、恩格斯所指明的大的曆史時代,同時也處于列甯所說的金融帝國主義這一特定的小的曆史時代。”從大的曆史環境來看,當今世界,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制并存依然是客觀事實,國内外敵對勢力歪曲、醜化馬克思主義的企圖依然強烈,他們用西方意識形态消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行動依然頻繁,廣大黨員幹部受到“誘惑”“蠱惑”“圍獵”的危險依然存在,列甯曾經面對的問題依然尖銳地擺在我們面前。

具體來說,俄國社會民主黨的問題是一些黨員幹部存在“自發性崇拜”,“自發性崇拜”之所以産生,根源在于“蠱惑家”的蠱惑、在于青年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不足。因此,在列甯看來,思想理論鬥争是解決黨内問題的鑰匙。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共産黨存在着“四種危險”“七個有之”等影響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損害黨的形象的突出問題。這些問題之所以産生,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一些黨員幹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不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幹部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理想信念的堅定,來自思想理論的堅定。認識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衛真理,是堅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新時代中國共産黨要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推進黨的偉大自我革命,必須要抓好思想建設這一基礎性建設,開展積極健康的思想理論鬥争,真正使黨的自我革命深入到每一名黨員、幹部的靈魂深處,提高其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補足其精神之“鈣”,不斷淬煉自我革命的銳利思想武器。從這一角度來看,列甯解決黨内問題的思路仍然具有極強的現實價值,對新時代中國共産黨的自我革命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二)堅持“治病救人”和“高壓反腐”相統一

拯救那些被蠱惑的社會民主黨青年,防止不斷擴大的黨員隊伍持續被蠱惑,是列甯猛烈批判黨内“蠱惑家”、同其進行不可調和的鬥争的重要任務,其中蘊含的是列甯“治病救人”的态度。以“治病救人”的态度開展積極健康的黨内思想鬥争,是列甯解決黨内問題的正确理念,同時也是中國共産黨百年來解決黨員幹部思想問題的重要曆史經驗。理想信念問題不像腐敗問題那樣有迹可循,解決理想信念問題,難在如何找到問題,關鍵在鼓勵黨員幹部講出埋藏于心的思想症結。應該清醒認識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一些黨員幹部思想上沾上了灰塵,對黨的理論有疑問、對一些重大現實問題有不解,從而迷失了信仰、迷茫了精神,這是難以避免的現象。黨在推動解決這些問題時,不能采取“無情打擊”的态度,而是要采取“治病救人”的态度,鼓勵廣大黨員幹部勇于和樂于講出思想症結,對思想上的疑惑應給予具有說服力的生動的解答,對存在的一般性問題給予反饋澄清,進而幫助黨員幹部放下思想包袱輕裝上陣。

“治病救人”和“高壓反腐”是内在一緻和密不可分的。在堅持“治病救人”的同時,對那些無藥可治的毒瘤、那些嚴重違法亂紀分子,必須下決心動刀子。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腐敗是危害黨的生命力和戰鬥力的最大毒瘤,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黨員幹部的腐敗問題,尤其是領導幹部的腐敗問題,不僅會腐蝕動搖個人的理想信念,還會對其所在地方、部門的政治生态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無形中為“軟骨病病毒”提供滋長的溫床。列甯堅持同黨内蠱惑家作不可調和的殊死鬥争,是因為蠱惑家不斷蠱惑人心、拉低黨的政治意識。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産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進行前所未有的反腐敗鬥争,一個重要原因在于貪污腐敗分子是動搖全黨理想信念的毒瘤。因此,中國共産黨要有效解決黨員幹部的思想問題,推動全黨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初心使命,就必須要堅持“治病救人”和“高壓反腐”相統一,既清洗沾有灰塵的皮膚,又割除危害生命的毒瘤。

(三)通過紀律要求和領導帶頭使批評和自我批評成為常态

開展積極健康的思想理論鬥争是無産階級政黨解決黨員幹部思想問題的有效方法。列甯為解決社會民主黨青年們的思想問題,同“經濟派”“蠱惑家”進行了不可調和的理論鬥争,用科學戰勝了空想,用正确反對了錯誤,用無産階級意識形态戰勝了資産階級意識形态。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共産黨面臨的意識形态鬥争更加尖銳複雜,面對的國内外敵對勢力的“蠱惑家”更多。他們鼓吹自由主義、曆史虛無主義、“共産主義渺茫論和過時論”等錯誤觀念,企圖“把我們黨、我們國家說得一塌糊塗、一無是處,誘使人們跟着他們的魔笛起舞”,動搖黨員、幹部的理想信念,最終達到“煽動推翻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目的。客觀上講,一些黨員幹部受到了這些錯誤觀念的影響,存在思想上的症結,少數黨員幹部甚至背離馬克思主義、完全丢掉理想信念、忘記初心使命。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該學習借鑒列甯關于理論鬥争的思想,理直氣壯地開展積極健康的黨内思想鬥争,讓批評和自我批評成為黨内生活的常态,以黨的科學理論和光輝曆史為依據,通過同志式的思想讨論來克服這些錯誤思潮的影響。

進行深刻的批評和自我批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自我批評難,相互批評更難”,“難就難在為人情所困、為利益所惑,怕結怨樹敵、怕引火燒身”。要打消黨員幹部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各種顧慮,一個重要方法是讓批評和自我批評成為大多數黨員幹部必須經常進行的共同活動,使之逐漸成為黨員幹部的習慣、成為黨内生活的常态。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要讓批評和自我批評成為黨内生活的常态,成為每個黨員、幹部的必修課。”這就要求黨的各級組織嚴格按照《關于新形勢下黨内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中國共産黨黨内監督條例》的要求開好民主生活會,抓住關鍵少數,堅持領導帶頭,以上率下,推動全黨黨員幹部展開思想交流讨論、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隻要領導幹部起到了正确的表率作用,隻要能夠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批評和自我批評就能從嚴格的紀律要求轉化為黨員幹部的日常習慣,從被動接受轉化為黨員幹部的自覺行動,從“評功擺好”轉化“講問題、提意見、論危害”,轉化為思想上的交流碰撞,轉化為真正的“照鏡正冠和洗澡治病”。

(四)精選關于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研究闡釋成果

列甯特别重視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工人群衆和社會民主黨人正在面對的、具體的、典型的社會現實問題,生動活潑地闡明憑借一般經驗無法看清的隐藏在這些問題背後的實質,認為這是培養政治鬥争的領導者所必需的經常的工作。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共産黨也必須要研究闡釋好黨的創新理論、生動回答好黨員群衆關心的重大社會現實問題、回應好國内外敵對勢力攻擊我們黨和國家的焦點問題,幫助黨員幹部“廓清思想迷霧,澄清模糊認識”,以堅定全黨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黨确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态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推動研究闡釋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工作取得重大成就。

我們之所以重視研究闡釋工作,一個重要考慮是幫助黨員幹部理解共産主義遠大理想的必然性,更清晰地把握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内在邏輯,更加清醒地認識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對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根本意義,堅定全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自信。依筆者管見,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黨在推動研究闡釋工作的同時,應借鑒“孔子删述《六經》以明道”的意涵,及時從浩如煙海的研究闡釋成果中精選兼具學理性和可讀性的文章供廣大黨員幹部學習研究。否則,直接面對衆多的、質量參差不齊的著述,黨員幹部既難以提起學習的興趣,也無從下手。因此,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精選出真正具有理論穿透力、真正能讓黨員幹部感興趣的成果。對這些成果的精選工作,應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以保證正确的政治方向;應堅持專家匿名評審,以保證高超的理論水準;應在全黨随機抽取幹部進行匿名評價,以保證生動性和可讀性。至少要通過這三重評價,才能精選出少而精的高水平成果,隻有将這些成果規定為必讀書目,才能使黨員幹部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學習、增長見識,才能使黨的創新理論真正入腦入心,成為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初心使命的科學支撐。

(五)加強黨内理論學習和探讨平台建設

列甯提出全俄政治報計劃,強調“除了利用全俄報紙之外,再沒有别的方法可以培植起強有力的政治組織”。這一方面是因為全俄政治報能夠拉起一條正确的引線,指引黨員沿着正确的思想方向前進;另一方面是因為圍繞全俄政治報而進行的工作能夠建立起各地黨員間的實際聯系,促進他們的相互交流、擴展他們的眼界。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也應當借鑒列甯的科學思路,通過一個專門的黨内理論學習和探讨平台,為全體黨員幹部的理論學習拉起一條正确的引線,為黨員幹部間的思想交流和理論探讨提供便利。

從淬煉自我革命銳利思想武器、推進黨的偉大自我革命的角度上來看,有必要研究建設一款專門面向黨員幹部的理論學習和探讨平台,以更好地服務于全黨的日常學習工作。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浩如煙海、我國學界對此的研究闡釋成果如汗牛充棟,廣大黨員幹部的學習應從何着手?具體應學習哪些著作和研究闡釋成果?什麼樣的學習計劃最有利于黨員幹部理解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有利于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初心使命?最有利于黨員幹部感悟“兩個确立”的決定性意義、真正做到“兩個維護”?這是平台建設要考慮的前提性問題。黨内理論學習和探讨平台應當為廣大黨員幹部的學習拉起一條正确的引線,整合經典著作和精選後的研究闡釋成果,通過合理的課程設置、優質的課程内容、穿透力和感染力并重的文字視頻資料,為黨員幹部的學習提供有效抓手。在此基礎上,對課程涵蓋的每一個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都應為黨員幹部提供思想交流和理論探讨的空間,研究建立鼓勵黨員幹部說出困惑質疑處、相互讨論、尋求解答、解除疑惑的機制。

(作者簡介:郭超,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6774澳门永利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黨的建設、科學社會主義;于海青,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世界社會主義、黨的建設)

來源:《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2025年第1期

上一條:警惕形式主義老問題新表現 下一條: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五重向度論析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