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五重向度論析
——學習《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第二卷
樊欣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建設什麼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為紅線,提出了一系列黨建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這一重要思想在《習近平著作選讀》(以下簡稱《選讀》)有着集中體現。《選讀》第一卷、第二卷共收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講話、談話、演講等146篇,再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推進“四個偉大”的浩浩蕩蕩曆程。《選讀》中涉及全面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相關文獻共有25篇,我們需從若幹維度領會和把握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并以此為遵循,努力把黨建設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一、防患于未然:時刻保持清醒和堅定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使命是我們黨肩負的時代重任,對我們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新挑戰。黨的十八大剛結束,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向國内外莊嚴宣示:中國共産黨要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奮鬥。這是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的雄心壯志,也是我們黨緻力于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的堅定追求。當然,實現這一曆史使命的奮鬥之路還很長,要探索解決的課題還很多。習近平總書記用“爬坡”“過坎”來形容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的不易,用要經曆“風風雨雨”、克服“艱難險阻”來說明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的維艱,引用“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楊萬裡《過松源晨炊漆公店》)來寄寓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要有憂患意識。
(一)要正确應對好各種考驗和風險
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領導的一場偉大而艱巨的社會革命,各種敵對勢力“亡我之心不死”,絕不會讓我們輕易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他再三強調:“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争,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必須高度重視和切實防範化解各種重大風險。”四種考驗長期存在,四種危險尖銳嚴峻。黨所面臨的不管是執政考驗還是改革開放考驗,是市場經濟考驗還是外部環境考驗,既是長期的,也是複雜的。黨所面臨的不管是精神懈怠危險還是能力不足危險,是脫離群衆危險還是消極腐敗危險,既是尖銳的,也是嚴峻的。還應該看到,在我們前進道路上遇到的風險有來自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也有來自社會和自然界方面的,在這些風險中極大的風險是政治風險。建設好、建設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整整一個曆史時期,如何确保中國共産黨不垮、中國社會主義制度不倒,是我們黨需要應對的一個重大的風險挑戰。
(二)要努力實現跳出曆史周期率
跳出曆史周期率問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關系社會主義制度的興衰成敗。上文提及的這個極難極大的政治風險挑戰,說到底也就是我們黨能否解決跳出曆史周期率這個根本問題。如何跳出曆史周期率,中國共産黨人一直在思考、始終在探索。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給出了第一個答案:讓人民來監督政府。“經過百年奮鬥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的實踐,我們黨又給出了第二個答案,這就是自我革命。”腐敗是危害黨的生命力的毒瘤,損害黨的先進性,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秉持堅韌頑強的鬥争精神,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有案必查、有腐必懲,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打虎”“獵狐”“拍蠅”多管齊下,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化推進,開展了史無前例的反腐敗鬥争,消除了黨、國家、軍隊内部存在的嚴重隐患。經過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反腐敗鬥争取得壓倒性勝利并得以全面鞏固。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不誘于譽,不恐于诽”。全黨要增強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的政治清醒和自覺,隻要滋生腐敗的條件和土壤存在,就要有長期作戰思想,決不能産生反腐敗鬥争已大功告成的情緒,反腐敗要永吹沖鋒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從最近連續查處的大案要案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争必須一刻也不放松抓、持之以恒抓!”
鑒于上述現實問題,決定了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僅要把握關鍵重點,也要形成整體态勢,不僅要固本培元,也要開拓創新,更要注意發揚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鐵必須自身硬。中國的事情辦好、辦成,關鍵在于黨。黨要管好黨治好黨建好黨,關鍵在于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黨,關鍵在全面和嚴。百餘年奮鬥,我們黨嚴守人民至上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保障人民權益。我們黨全面從嚴治黨、不斷自我革命,直面問題、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勇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刀刃向内、刮骨療毒,保證了黨的發展壯大和長盛不衰。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使命,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長久推進下去,就要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就要始終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以貫之地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這是因為實現強國建設、民族複興關鍵在黨。
二、頂層統領:重視和加強黨的政治建設
黨的建設既然是一項偉大工程,其中必有起統領性、基礎性、根本性作用的内容和重要抓手等,黨的政治建設在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起着統領作用。
(一)重視和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特征
這可以從馬克思、恩格斯創建共産主義者同盟的過程和《哥達綱領批判》發表的前因後果中清楚地看出來,馬克思、恩格斯着眼于政治建設改組正義者同盟,并寫下了世界上第一個國際性共産黨組織的“詳細的理論和實踐的黨綱”即《共産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堅持無産階級政黨鮮明政治立場,徹底批判拉薩爾主義,給我們留下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光輝著作《哥達綱領批判》。列甯與馬爾托夫圍繞黨綱的鬥争,從根本上講,是事關共産黨性質和宗旨的政治原則鬥争。列甯關于共産黨政治建設的思想體現在他的《怎麼辦?》《進一步、退兩步》等經典著作中。
(二)重視和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是中國共産黨的政治優勢
中國共産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宣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關于要加強共産黨政治建設的重要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為什麼要重視和加強黨的政治建設、什麼是黨的政治建設和怎樣推進黨的政治建設”為主旨提出了一系列政治論斷,升華了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關于加強共産黨政治建設的境界。這充分體現在《選讀》第一、二卷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任何政黨都有政治屬性,都有自己的政治使命、政治目标、政治追求。馬克思主義政黨具有純潔政治品質、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嚴明政治紀律。他指出,“如果馬克思主義政黨政治上的先進性喪失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無從談起”,深刻闡明了把政治建設作為黨的根本性建設的原因和道理。
習近平總書記對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加強黨的建設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把準政治方向。政治方向屬于旗幟問題,是黨得以生存和發展的首位問題,決定着黨的建設的興衰成敗。高舉旗幟就是要堅守政治方向,堅守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守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二是要堅持黨的政治領導。政治領導在政治過程中起着主導作用。中國共産黨是最高的政治領導地位,這是最重要的國情黨情。最根本的是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三是要夯實政治根基。政治根基說到底是黨與人民群衆的關系問題。人民群衆擁護和支持是我們黨最可靠的力量源泉。關鍵要守住、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意民心作為根本出發點,把彙集民智民力作為重要着力點。四是要涵養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好,黨内就會正氣充盈;政治生态不好,黨内就會邪氣橫生。營造良好政治生态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項長期任務。為此,應該把營造政治生态作為黨的政治建設的基礎性工作,重在锲而不舍、久久為功。五是要防範政治風險。我們黨在内憂外患、磨難挫折、戰勝風險挑戰中誕生、成長、壯大,具有強烈的風險意識和憂患意識。我們一定要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六是要永葆政治本色。政治本色屬于黨性問題。黨性是共産黨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以永遠在路上的堅定和執着不斷加強黨性錘煉,勇于自我革命,把全面從嚴治黨進行到底,把反腐敗鬥争進行到底。領導幹部要成為廉潔自律、廉潔用權、廉潔齊家的先鋒,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七是要提高政治能力。政治能力是把握方向、大勢、全局的能力,是領導幹部治國理政必備的首要能力。因此,領導幹部需要練就辨别政治是非、駕馭政治局面、保持政治定力、防範政治風險等四種能力。領導幹部特别是高級領導幹部要練就“火眼金睛”的政治慧眼,不畏浮雲遮望眼,切實擔負起政治責任。
政治建設在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的統領作用,要求我們全黨務必領悟“兩個确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學習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加強黨的政治建設作出的新論述和新部署,“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落實各級黨委(黨組)主體責任,提高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三、築牢基礎:思想建黨、理論強黨
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首先體現為思想理論上的先進性。縱觀百餘年黨史,高度重視思想建黨、理論強黨是我們黨的鮮明特色和光榮傳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29年12月在福建龍岩召開的古田會議,掀開了我們黨重視思想建黨、理論強黨新的一頁,在古田會議上确立的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從此成為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它對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成功發揮了巨大作用。1945年4月,毛澤東在七大報告中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鬥争的中心環節。如果這個任務不解決,黨的一切政治任務是不能完成的。”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也是如此。毛澤東在《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1955年)按語中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在社會經濟制度發生根本變革的時期,尤其是這樣。”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重視思想建黨、理論強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更不能丢。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就代表黨中央從政治上提出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并且強調這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政治前提。鄧小平指出:“我們說改善黨的領導,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他還強調:“改革、現代化科學技術,加上我們講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麼時候都得講政治。”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極其重視思想建設,堅持思想建黨、制度治黨同向發力,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發揚偉大建黨精神,先後開展系列黨内集中教育:黨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2013年6月)、“三嚴三實”專題教育(2015年4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2016年2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年月黨史學習教育年2月)、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2023年4月)等。這些黨内集中教育活動曆曆在目,以思想教育打頭,既集中發力又綿綿用力,推動了廣大黨員的思想統一、政治團結、行動一緻。
(一)堅定理想信念是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首要任務
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中國共産黨人的理想信念和靈魂支柱,就是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黨員幹部尤其是高級領導幹部确立過硬的理想信念這個根本問題。他深刻指出,“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要煉就‘金剛不壞之身’,必須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不斷培植我們的精神家園”。總之,堅定共産黨人理想信念,這是事關馬克思主義政黨、社會主義國家的精神力量和前途命運的根本問題。
(二)堅定曆史自信是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黨員幹部尤其是高級領導幹部要從曆史特别是百餘年黨史中感悟思想的偉力,增強深化理論武裝的政治自覺。思想就是力量。一個民族如果想要站在時代的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和正确思想指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教育引導全黨從黨的非凡曆程中領會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深刻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廣大黨員要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号召,深入結合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曆史性變革、取得的曆史性成就來領會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
黨的二十大強調,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廣大黨員是黨的思想建設的根本性任務。全面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做到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要組織實施黨的創新理論學習教育計劃,持續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和創新型政黨,不斷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全黨牢記黨的性質與宗旨,注重和解決好三觀這個“總開關”問題,堅定做共産主義遠大理想的忠實信仰者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自覺實踐者。要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轉化為堅定信念,錘煉黨性、指引實踐,推動工作的實踐偉力。
四、根本保障路徑:制度治黨、依規治黨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從嚴治黨要靠思想教育,更要靠制度保障,靠制度是長遠之策、根本之策,這是一條重要經驗。這是因為法規制度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因此,要堅持思想建黨、制度治黨同向發力,增強依規治黨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推動黨的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的實際效能。
堅持制度治黨、依規治黨,說到底就是要靠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公權力姓公,也必須用于公。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告訴我們,隻要有公權力存在,就可能被濫用或演變為腐敗,因此,公權力必須受到監督和制約。為此,需要合理确定權力歸屬,劃出權力邊界,厘清權力清單,紮細紮密紮牢制度的籠子。
既然制度治黨、依規治黨如此重要,這就合乎邏輯地提出了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這個重大課題。新時代以來,黨對自我革命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的持續推進,推動全面從嚴治黨體系不斷健全,積累了豐富成果。如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黨的思想建設為基礎,提出和堅持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以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開局破題,把紀律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總體布局,把制度建設貫穿黨的各項建設等。
全面從嚴治黨體系是一個動态系統,需要我們始終堅持制度治黨、依規治黨,堅持思想建黨、制度治黨同向發力。需要指出的是,正風、肅紀、反腐是非常重要的,但全面從嚴治黨決不局限于此。因此,要堅持内容維度全涵蓋,就是說黨的建設推進到哪裡,全面從嚴治黨體系也要建構到哪裡,黨的七大建設都要自覺貫徹全面從嚴治黨戰略方針。要堅持對象維度全覆蓋,也就是說面向全體黨員和黨的各級組織,做到管全黨、治全黨,重點是抓好“關鍵少數”,抓好領導幹部尤其是高級幹部、抓好“一把手”,沒有特殊黨員存在、不留空白和死角。要堅持責任維度全鍊條,即要層層傳導責任,一環緊扣一環。要堅持制度上全貫通,即把全面從嚴治黨的各項制度貫通起來,形成制度體系,從而使全面從嚴治黨的各項工作充分體現時代性、規律性和創造性。
黨的二十大把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作為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戰略舉措。我們要按照二十大的要求,“堅持制度治黨、依規治黨,以黨章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完善黨内法規制度體系,增強黨内法規權威性和執行力,形成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以及發現問題、糾正偏差的機制。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完善權力監督制約機制,以黨内監督為主導,促進各類監督貫通協調,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态化,增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實效”。在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過程中,要更加凸顯法規制度的科學有效,要更加凸顯體制機制的健全完善,要更加凸顯黨的各方面建設協同聯動、有機銜接,要運用系統的觀念、治理的理念、辯證的思維管黨治黨建黨。
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的内容不僅隻有上述方面,還包括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全方位培養和用好人才以及以嚴的基調強化正風肅紀等。總之,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重要黨建理論創新,是我們黨進一步深化對共産黨執政規律認識的重大成果。
五、久久為功: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
黨的一百多年曆史證明,黨帶領我國人民團結奮鬥,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飛躍,這也是黨領導的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的偉大成就。如何理解黨的二十大提出的“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這個重要論斷?這主要是由我們黨所面臨和要解決的大黨獨有難題所決定的,必須始終做到保持統一思想、意志和行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保持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态,保持幹事創業的精神狀态,具備強大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一)始終做到保持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
我們黨組織隊伍龐大。據統計,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國共産黨黨員總數為9918.5萬名,中國共産黨現有基層組織517.6萬個。這樣一支人數多、規模大、層級多、分布廣、與社會各方面聯系密切的隊伍,如何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是極其重要的。舍此,就無法完成黨的領導作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
要使這樣的大黨做到思想、意志、行動統一,這是獨有難題。毛澤東曾形象地說明過這一問題。他說,一個隊伍經常是不大整齊的,所以喊看齊,向左看齊,向右看齊。黨的隊伍要向中央基準看齊,向大會基準看齊。毛澤東強調:“看齊是原則。”可見,維護黨的團結統一,是黨的建設中一個重大的原則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黨的團結統一,認為黨的團結統一是不能含糊的、不能動搖的,這是因為黨的團結統一關乎黨的前途命運,關乎人民根本利益。
新時代新征程,全體黨員唯有領悟“兩個确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才能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才能破解獨有難題。
(二)始終保持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态
這是又一獨有難題。“黨内政治生态”這一命題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2013年1月)上首次提出來的。此後,他在多個重要場合從不同角度圍繞“黨内政治生态”進行了系統論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要維護良好黨内政治生态。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六中全會(2016年10月)上的講話從5個方面分析了亟待解決的黨内矛盾和問題,用4個“嚴重”來說明其消極後果,并提出“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态”。他強調:“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須有一個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濁,從政環境就惡劣;政治生态清明,從政環境就優良。”此次講話中出現了5次“政治生态”的提法,可見這一問題極其重要。形成風清氣正的黨内政治生态就是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作要達到的政治目标。
二是要正确處理黨内政治生活、黨内政治生态、黨内政治文化三者之間關系。黨内政治生活、黨内政治生态、黨内政治文化是相輔相成的。黨内政治生活與黨内政治生态互相影響。黨内政治文化是黨内政治生活的靈魂,對黨内政治生态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是要加強黨内政治文化建設。“黨内政治文化”屬于制度文化範疇,起着基礎性的巨大作用。關于黨内政治文化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重要思想的原創性成果。加強黨内政治文化建設是營造風清氣正的黨内政治生态的根本途徑。
新時代新征程,随時都可能遇到可以預知和難以預知的風險和挑戰。隻有不斷堅持黨的自我革命并且以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才能破解大黨獨有難題。習近平總書記告誡我們:“決不能有松懈歇腳、疲勞厭戰的情緒,必須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2)黨的二十大從七個主要方面對全面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了戰略部署。我們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紮實地完成這些戰略部署,一以貫之地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作者簡介:樊欣,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基金: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共産黨巡視理論研究中心“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範體系研究”(XSZX2024008);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重點項目“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科學社會主義最新重大成果研究”(2024XYZD17);中國社會科學院基礎研究學者資助項目“列甯的黨建理論及其當代價值研究”(XJ2023010)的階段性成果)
來源:《海派經濟學》202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