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治理學

發布時間:2025-03-24 發布者: 浏覽次數: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治理學

蔣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國理政的重要論述,為加快構建“治理問題、治理成果、治理方式與治理目标”内在有機統一的中國特色治理學提供了根本遵循。

治理問題: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樣全新的社會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回答并指導解決問題是理論的根本任務。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治理學的首要前提,是要明确中國特色治理學研究的問題。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觀基本原理論證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是人類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階段之後,共産黨領導無産階級還要運用掌握的國家政權治理社會主義社會,促進生産力的不斷發展,實現向共産主義社會的過渡。馬克思、恩格斯沒有遇到全面治理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也沒有撰寫任何治理社會主義社會的專門性理論論著。共産黨領導無産階級運用掌握的國家政權何以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一個需要從理論上作出回答的基礎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際上,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樣全新的社會,在以往的世界社會主義中沒有解決得很好。”故此,中國特色治理學就是以“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樣全新的社會”為基礎性研究問題。

與此同時,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治理學要緊緊圍繞“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樣全新的社會”這一基礎性問題,基于新時代具體曆史實際,守正創新馬克思、恩格斯所論述治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原理,繼承發展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治理理論與治理實踐,探索治理社會主義社會的科學規律,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治理理論與治理方案,不斷建構具有主體性、原創性、标識性的中國自主的治理學知識體系,使中國特色治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成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

治理成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在全國執政以後不斷探索“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樣全新的社會”這個問題,“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上積累了豐富經驗、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開放以來的進展尤為顯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建構中國自主的治理學知識體系取得的重大成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還有許多不足,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建構中國自主的治理學知識體系,要堅持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時代命題加以深入研究。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推動生産關系和生産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适應”。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政權是建立在人民共同占有生産資料基礎上的政治上層建築,具有治理人民在交往過程中存在矛盾問題的基本職能。黨領導人民能動地發揮好、運用好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治理職能,對人民在相互交往過程中存在的矛盾問題實現妥善有序地解決,進而對在新時代不适應生産力發展的生産關系進行調整與變革,對在新時代适應和促進生産力發展的生産關系實現自覺維護,可以推動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适應。

治理方式:全過程人民民主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民主是什麼呢?它必須具備一定的意義,否則它就不能存在。因此全部問題就在于确定民主的真正意義。”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最基本原理是曆史由人民創造,人民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民主權利是人民作為勞動生産實踐主體所具有的基本權利。人民行使民主權利的實踐活動,是由勞動生産實踐所決定的非生産性實踐活動。民主實踐活動,要反作用于、服務于勞動生産性實踐活動。基于“生産力與生産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基本矛盾辯證運動的客觀規律性,人民在共同占有生産資料的基礎上具有真實、平等的民主權利,人民同時以民主的方式運行政治上層建築,解決現實中存在的矛盾問題,形成适應和促進生産力發展的生産關系,推動人類社會不斷發展。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把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内涵要義,就是把“全過程人民民主”與“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相融合,黨領導人民以全過程人民民主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促進生産力的進一步發展。作為治理方式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建構中國自主的治理學知識體系原創性基礎内容。

治理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當前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關鍵時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但也面臨着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困難和問題。構建中國特色治理學就是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為治理目标,同時也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科學性、自主性、原創性的治理理論支撐。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最根本最緊迫的任務還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中國特色治理學,以研究“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樣全新的社會”這一基礎性問題為出發點。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治理學,有利于促進新時代生産力的進一步發展,實現國家與社會的善治,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治理目标。

中國特色治理學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理論支持的,這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息息相通。構建中國特色治理學,要吸收和借鑒人類治理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中國自主的治理學知識體系也具有促進人類社會共同發展的一般原理。中國自主的治理學知識體系為破解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共同難題,提供可借鑒、可參考、可選擇的具有中國智慧的治理理論與治理方案,有利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國家治理學院)

來源:北京日報

上一條:科學社會主義學科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實施中的發展與創新 下一條:2024年度馬克思主義理論學位授權點建設年度報告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