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建設中國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5-03-01 發布者: 浏覽次數:

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建設中國經濟學

何自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必修課。現在,各種經濟學理論五花八門,但我們政治經濟學的根本隻能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而不能是别的什麼經濟理論。建構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地位,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分析和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踐中提出的新問題,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産關系的運動規律,推動經濟理論創新,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踐,加快經濟發展。

建構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要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産方式為研究對象。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經濟學研究的着力點,體現經濟學的哲學立場和價值取向,決定經濟學範疇的形成和邏輯體系的建構。亞當·斯密将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确定為國民财富的性質和原因,薩伊則強調經濟學是闡明财富是怎樣生産、分配與消費的科學,羅賓斯對經濟學所下的定義是一門研究由稀缺性所引起的各種選擇問題的學問,薩缪爾森認為經濟學研究的是一個社會如何利用稀缺的資源生産有價值的商品,并将它們在不同的人中間進行分配。這些觀點都強調經濟學研究如何利用稀缺資源生産财富并在社會成員之間進行分配。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以曆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将自己的研究對象确定為生産方式以及和它相适應的生産關系和分配關系,将自身的研究任務确定為通過揭示一定生産力基礎上生産關系與生産力之間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性,闡明生産、分配、交換、消費的本質特征與相互聯系。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于确定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研究對象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過程中,我們黨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經過艱苦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發展道路,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這正是我們建構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的實踐基礎。要建構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就要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研究對象的把握,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産方式以及與它相适應的生産關系和交換關系作為研究對象,着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産方式的運動規律,開展理論創新。

建構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立場。西方經濟學大都标榜自己是純粹的經濟學,隻對人類經濟活動進行實然分析,即進行經驗的、實證的分析,不對其進行應然分析,即不問東西,不作價值判斷。其實,西方經濟學發展至今也不能擺脫意識形态而獨立存在,其自身也已經成為資産階級意識形态的一部分,從而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态屬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從來不諱言自己的階級立場和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為了人民,這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立場。”我們黨領導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是億萬人民共同參與的偉大事業,也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的偉大事業,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增強人民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本質屬性是人民性,也正與此目标相契合。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為指導建構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就要繼續貫徹、發揚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立場,要根植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把人民群衆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創造的鮮活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通過人民群衆的生産實踐對經濟學的真理性進行檢驗,用創新的經濟理論更好服務于人民。這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強大生命力的根本保證。

建構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要堅持以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曆史方位作為研究起點。馬克思的曆史唯物主義強調,一定的生産關系總是與特定的生産力發展水平相聯系的,随着生産力的變化,生産關系也将随之變化。馬克思說:“社會關系和生産力密切相聯。随着新生産力的獲得,人們改變自己的生産方式,随着生産方式即謀生的方式的改變,人們也就會改變自己的一切社會關系。手推磨産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産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開展經濟學研究,不能脫離實際,不能閉門造車,不能異想天開,而是要堅持邏輯與曆史相統一的原則,對特定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生産力發展狀況及與之相适應的生産關系和交換關系進行深入研究。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别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鬥,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國家經濟實力空前提高。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着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與生态文明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從理論上回答如何完成好這一任務,無疑是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的重大曆史使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進入新曆史方位的時代背景下,要做到遵循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邏輯與曆史相統一的原則,建構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就要把我國發展的新曆史方位作為研究起點,深入探析新曆史方位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内在規律,着力回答以中國式現代化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所提出的一系列新課題、新問題,用創新的經濟範疇和理論觀點指導新的實踐。

建構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要堅持提升對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學理化闡釋和體系化建構。習近平經濟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立足中國基本國情,深入探索和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産關系及其運動規律,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成果,主要有:關于加強黨對經濟工作全面領導的思想;關于經濟發展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關于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思想;關于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思想;關于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思想;關于樹立和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的思想;關于統籌擴大内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想;關于大力發展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的思想;關于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思想;關于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思想;關于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思想;關于推動和引領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思想等。習近平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習近平總書記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對新時代經濟發展實踐作出的系統理論概括,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在經濟領域的集中體現,是立足國情、放眼世界、引領未來的科學理論。

習近平經濟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時代化的重要成果,具有豐富的理論内涵和創新品質,既為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寶藏,也為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指明了方向。當前,建構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的中心任務就是要着力提升對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學理化闡釋和體系化建構,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建設和發展。為此,要在以下四方面着力。其一,深入研究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着重闡釋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時代背景、理論淵源、發展曆程,闡明習近平經濟思想産生和發展的曆史必然和時代需要。其二,深入學習習近平經濟思想的一系列重要理論創新成果,系統闡釋習近平經濟思想的豐富内涵、精神實質、原創性理論貢獻和蘊含的科學方法論,着力提煉和建構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範疇體系和邏輯體系,形成曆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有機統一的話語體系。其三,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導建構中國經濟學教材體系,要深入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實踐經驗,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發展取得的偉大成就,系統闡釋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理論創新成果和原創性貢獻,深刻揭示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大理論意義、實踐成效、國際影響。其四,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導加強經濟學“三大體系”建設,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經濟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從根本上改變照搬照抄西方經濟學、生搬硬套西方經濟學原理講中國故事的風氣,開辟中國經濟學創新和發展的新局面,為加快推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時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出新貢獻。

(作者系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上一條:持續推進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 下一條:數理政治經濟學:為何與如何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