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網訊(通訊員左夢 桂詩雨)以課程建設的内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是當前一項重要任務。12月17日在我校黃家湖校區教一樓進行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上,永利教授張齊武與研究生助教桂詩雨、左夢一起,通過提前謀劃和精心準備,依托自編教學案例成功開展了精準教學活動,充分展現了學院在思政教學改革上的前沿實踐。
傳統的思政教學模式已難以滿足新時代學生的需求,張齊武深知在實踐中應堅持守正創新,着力探索新型教學方法,重塑智能教學新範式。當天上課的學生來自我校多個學院,要面向不同專業學生實現精準教學,必須選擇貼近實際的案例,并與教材第十三章《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的教學知識點能合理對接。早在兩年前,張齊武就開始圍繞國家安全體系各專業領域收集案例材料,形成了數十個案例構成的專業教學案例庫。在課程開始前,根據教學對象的學科專業和學情特點,精準匹配後選取了三個自編案例:“科技保障生物安全”、“巴黎聖母院火災的安全思考”和“2039腦機時代:科幻故事的倫理啟示”。課前,助教向每位同學分發印刷好的案例材料,課堂上在完成必備知識點的講授後,結合案例内容提出了若幹挑戰性問題,師生以問題為導向進行互動交流。上午第三、四節的案例教學,讓來自醫學院護理專業的同學深刻理解科技在維護人民生命安全中的重要支撐作用,進一步堅定了實現醫藥衛生科技自立自強的責任擔當。下午第五、六節,來自管理學院物流管理和工商管理專業的的學生們則通過“巴黎聖母院火災”案例,了解基本失效和複雜失效之間的區别,學會分辨複雜失效發生的管理因素,探讨為何管理者應堅持防止複雜失效所需的紀律和警惕性,提升了社會安全治理的能力。下午第七、八節,課堂主要為來自藝術學院公共藝術專業的同學,師生通過共同探讨科幻故事背後的倫理問題,同學們對文化安全和科技倫理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這種以三個精準——“精準識别學生需求、精準實施教學内容、精準服務學生發展”為特點開展的案例教學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而且針對性強,使學生既能夠完整準确掌握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思想要義和實踐要求,又可通過案例學習和研讨了解到專業方向相關安全領域的新概念、新工具、新知識,對國家安全體系的構成和新興安全領域的主要風險有了進一步的認知,增強了大學生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的能力和本領,為培養具備高水平安全素養的複合型創新性人才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