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課如何講好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

發布時間:2024-10-21 發布者: 浏覽次數:

高校思政課如何講好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

肖貴清

習近平指出:“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是我們黨創造曆史、成就輝煌的一條重要經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的曆史方位,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具有原創性的理論體系。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的關鍵時刻,培養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的曆史責任。作為理論教育和理論傳播的主渠道,高校思政課向廣大青年學生講好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具有重大意義。

一、高校思政課講好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重大意義

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最新成果,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指導思想。高校思政課講好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一)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是“兩個結合”的最新成果

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之所以能夠得到全黨全國人民的衷心擁護,是因為它不僅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的結合,而且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基礎上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理論生成的重要素材,實現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生成機制的突破,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習近平指出:“中國共産黨人深刻認識到,隻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确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高校思政課講好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就是講好“兩個結合”尤其是“第二個結合”在新時代的具體運用。一方面,要讓青年學生領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努力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弘揚者。另一方面,要讓青年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彼此之間高度契合的内在機理,将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與共産主義的遠大理想結合起來,将民為邦本、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與以人民為中心的堅定立場統一起來,将實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與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聯結起來,在踐行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征途中書寫最美的青春華章。

(二)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指導思想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進行了艱辛探索,也在不同曆史時期取得了卓越成就。新時代以來,中國共産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矢志奮鬥,取得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标。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産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如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成為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所要聚焦思考的極為重要的内容。

當前,高校思政課講好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必須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理論體系和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實踐。通過講述這些内容,能夠讓廣大青年學生更為全面、系統地把握中國式現代化,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曆史進程,明晰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認識到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堅定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唯一正确道路,破除把現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迷思,從而更加明确自身所承擔的使命任務,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彙聚青春力量。

(三)講好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應有之義

“辦好思政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高校思政課講好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有利于幫助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養成良好品德、提高綜合素質,為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目标提供精神滋養。

第一,講好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有利于幫助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中、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曆史進程中創造出的重要理論成果,蘊含着強烈的人民情懷和深厚的使命擔當。高校思政課講好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能夠使青年學生在學習理論中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信念,在實際工作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自覺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廣闊天地中成為最富有朝氣和夢想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第二,講好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有利于幫助青年學生養成良好品德。“道德之于個人、之于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彰顯了我們黨崇德向善的精神品質,具有鑄魂育人的強大功能。高校思政課講好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能夠引導廣大青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培育正确的道德觀念,錘煉高尚的道德品格,并把正确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真正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良好社會風氣的引領者與踐行者。

第三,講好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有利于幫助青年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負重任。”理論教學的最終目标是為了塑造人、培養人、涵養人,從根本上提高青年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蘊含着豐富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一套認識自我、觀察世界、引領時代的科學思想體系。學習領會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有助于青年學生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交織互動的時代變革中明确自身定位,在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标的遠大征途中增強自身本領,提高駕馭複雜局面、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逐步成長為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時代新人。

二、高校思政課講好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主要内容

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是一個内容豐富、系統集成、思想宏闊的理論寶庫。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高校思政課要向青年學生講清楚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發展脈絡、科學體系以及内蘊其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教給他們正确的思想,引導他們走正路”,讓青年學生在學習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過程中收獲知識、提升能力、塑造價值。

(一)講清楚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發展脈絡

習近平指出:“一百年來,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相統一,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産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産生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講好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發展脈絡,既要走進曆史的縱深,看到黨的創新理論的變化和發展,又要立足時代課題,講清楚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在曆史與現實中汲取經驗智慧和奮進力量。

第一,講清楚黨的創新理論是一脈相承的理論體系。“我們黨的曆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曆史。”黨的理論創新所産生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形成了科學的理論體系。一方面,要講清楚黨的創新理論聚焦一脈相承的道路選擇。“無論搞革命、搞建設、搞改革,道路問題都是最根本的問題。”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脈相承的思想軌迹。“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這樣走過來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是這樣走過來的,改革開放曆史新時期也是這樣走過來的。”在這個過程中,每個時期的理論創新都建立于先前的物質基礎、理論成果、實踐經驗之上,又都推動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向前發展。另一方面,要旗幟鮮明地同錯誤觀點、錯誤思潮作鬥争。這裡涉及兩個重大問題,一是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曆史時期的關系問題,二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系問題。這不隻是一個曆史問題,更主要的是一個政治問題。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全面深入理解習近平關于這兩個重大問題的論述,講清楚曆史的主流和支流,講清楚理論創新過程中繼承和發展的關系,引導學生“不被任何幹擾所惑,立志肩負起民族複興的時代重任”。

第二,講清楚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議》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一方面,要講清楚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是在當前這個發展階段中國共産黨曆史性提出來的”,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曆史性變革”。這些曆史性變革具有裡程碑意義,為實現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提供了更堅實的物質基礎、更完善的制度保障、更主動的精神力量,有力地證明了馬克思主義行、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的曆史結論。另一方面,要闡明“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社會主義,一定要有發展的觀點”的道理,講清楚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全新境界,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包括習近平強軍思想、習近平經濟思想、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習近平外交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等在内的科學思想體系,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講清楚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科學體系

理論創新的過程蘊含着“把握事物之間内在聯系、揭示客觀規律、預見事物發展必然趨勢”的内在邏輯,“由此形成的理論成果自然是一個科學系統、邏輯嚴密、有機統一的整體”。高校思政課要把各領域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都“放在整個科學體系中來認識和把握”,講清楚這個科學體系的基本内容、回答和解決的主要問題,引導學生運用這一科學體系武裝頭腦。

第一,講清楚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基本内容和内在邏輯。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涵蓋治國理政的各方面,是一個内涵豐富的科學體系,“‘十個明确’‘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概括了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首先,要講清楚這“十個明确”“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的基本内涵,讓學生了解這一概括從哪裡來、經過了怎樣的認知提升、有何重大影響,建立起對這一科學體系的初步認識。其次,要講清楚“十個明确”對治黨治國治軍提出的根本性原則和創新性要求,“十四個堅持”對改革發展穩定作出的戰略部署和重大決策,“十三個方面成就”在内政國防外交中的具體表現。再次,要進一步講清楚三者之間的聯系。例如,要講清楚堅持黨的領導作為“十個明确”“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的首要内容,在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占據根本地位。又如,要講清楚“十個明确”是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四梁八柱,“十四個堅持”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十三個方面成就”是在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指導下取得的重大實踐成果,三者共同構築起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思想大廈。

第二,講清楚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回答和解決的重大時代問題。“一種理論的産生,源泉隻能是豐富生動的現實生活,動力隻能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現實要求。”一方面,正确判斷、科學界定社會主要矛盾是中國共産黨治國理政的基本前提。要講清楚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事實背後的經濟原因,以及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給我們提出的新考題比過去更複雜、更難,迫切需要我們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提交答案”。要講清楚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麼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除此之外,還應講清楚如何以“兩個結合”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以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态,如何以黨的自我革命跳出曆史周期率等問題。

(三)講清楚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習近平指出:“要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所蘊含的指導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集中體現為“六個必須堅持”,即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必須堅持胸懷天下。隻有準确把握這些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問題才站得高,分析問題才看得深,開展工作也才能把得準”。

第一,講清楚“六個必須堅持”的核心要義。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六個必須堅持”,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内蘊的立場觀點方法的重要體現,是“繼續推進理論創新的科學方法”。堅持人民至上是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根本立場。這種至上性既體現在作為價值主體、行動主體、評價主體的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更體現在中國共産黨踐行群衆路線的實踐中。堅持自信自立是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關鍵所在。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自信和立黨、立國、立制、立人的自主,共同構成自信自立的價值意涵。堅持守正創新是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形成的重要路徑。在根本性、原則性的問題上守正,在發展性、時代性的問題上創新,充分體現了黨對根脈與魂脈、本來與外來等關系的正确把握。堅持問題導向要求黨在治國理政中以強烈的問題意識聚焦大問題、新問題、深問題、難問題、急問題,以問題驅動尋找破題之法和解題思路,最終實現對問題的科學認識、準确把握與正确解決。堅持系統觀念是一種“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要求在認識事物時立足普遍聯系、變化發展的視角,在解決問題時采用統籌兼顧、系統推進的方法。堅持胸懷天下是要“從人類發展大潮流、世界變化大格局、中國發展大曆史正确認識和處理同外部世界的關系”,體現了中國共産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與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曆史使命。

第二,講清楚“六個必須堅持”的内在邏輯。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是零散的、随意的拼湊,而是一個相互聯系、有機銜接的整體,必須引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六個必須堅持”的内在邏輯。一方面,要講清楚“六個必須堅持”回答的是正确處理守正與創新、局部與整體、中國與世界等關系的路徑方法問題,任何一個論域都不可偏廢,要整體把握、系統理解。另一方面,要講清楚“六個必須堅持”的側重點。堅持人民至上作為第一條是管總的,是中國共産黨人思考問題、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根本上确定了對于一系列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問題的基本立場。堅持自信自立和堅持守正創新解決的是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立什麼制以及怎樣舉旗、走路、立制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自信自立和守正創新中開拓出來的。堅持問題導向和堅持系統觀念作為幹事創業的方法論,側重于指導具體實踐,這對于高校學生的學習成長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堅持胸懷天下作為最後一條,不僅是黨百年奮鬥的理想追求,更是黨面向未來務求實現的奮鬥目标,以胸懷天下的氣度和理想推進事業,才能對世界的和平、發展、繁榮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第三,講清楚如何運用“六個必須堅持”解決實際問題。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學習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最重要的在于實踐。“思政課教師給予學生的不應該隻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應該是觀察認識當代世界、當代中國的立場、觀點、方法。”隻有引導學生自覺運用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立場觀點方法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才是真正講全、講深、講透了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才能真正實現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一方面,要以現實為關照,讓學生深入思考社會事件、網絡熱點、國際局勢背後的複雜成因,以及黨在處理和解決這些問題時所體現的人民立場、系統思維、國際視野。另一方面,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以情境設置、現身說法的方式,巧妙引入科研工作者的報國之志、科學研究的問題意識、青年交流的國際視野等主題,讓學生更具象地思考在大是大非問題面前作何選擇,更深刻地體悟在個人與集體的發展上持何立場,以此實現在深入淺出中影響學生的主觀世界,在鞭辟入裡處塑造學生的價值認知。

三、高校思政課講好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可靠路徑

習近平指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高校思政課講好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要采用多種方式,在講深、講透、講活上下功夫,增強親和力與感染力、針對性與實效性。

(一)把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講深是前提

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是徹底的理論,是理論邏輯、曆史邏輯、實踐邏輯的統一。講深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必須站穩立足點、抓牢着力點,“要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用厚重的思索和深刻的講述“實現知、情、意、行的統一,叫人口服心服”。

第一,以開展文本學習為立足點。學習理論最有效的辦法是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高校思政課在講授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時,不能僅僅停留于教材層面,而要充分利用黨的二十大報告和黨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至四卷,《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二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摘編》等文獻材料,引導學生在掌握教材知識的基礎上閱讀相關篇目,深刻領悟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精髓要義,對重要篇目和經典論斷要做到非常熟悉、常學常新。高校思政課教師要首先吃透原著,了解著作的框架結構和各專題篇章之間的内在聯系,帶領學生真學、真思、真悟道,做到知其言更知其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體悟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背後非凡的理論勇氣、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強烈的使命擔當。在學習新時代黨的重要文獻的同時,也應當引導學生涉獵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重要篇目,讓同學們以更為廣闊的視野和更為縱深的視角明晰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二,以構建課程矩陣為着力點。新時代以來,高校思政課已經形成了日臻完善的課程體系。其中,本科生課程包括“思想道德與法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形勢與政策”,研究生課程則包括“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自然辯證法”等。講深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要以打通本碩博課程、形成課程矩陣合力為目标,除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課程為主渠道系統講授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各方面内容外,還應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上着重講解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與黨的其他理論成果之間的内在聯系,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上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縱深中剖析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時代價值。與此同時,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問題也應當通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道德與法治”“自然辯證法”等課程予以回答,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的一些現實問題則應當在“形勢與政策”的課堂中給予解答。

(二)把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講透是重點

講深的目的是講透,如果達不到講透的程度,那麼講深就隻會徒增理解的難度,從而直接影響高校思政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把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講透是高校思政課的重點。

第一,以問題解析的方式講透道理。“思政課上學生會提一些尖銳敏感的問題,往往涉及深層次理論和實踐問題,把這些問題講清楚講透徹并不容易。”解答學生心中的困惑是思政課教學的天然動力,更是思政課不能回避的重點,否則“照本宣科、應付差事,那‘到課率’、‘擡頭率’勢必大打折扣”。一方面,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堅持問題導向,圍繞學生關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複雜社會問題根源、國内國際形勢,以及“在學習生活社會實踐乃至影視劇作品、社會輿論熱議中所遇到的真實困惑”等,合理設計教學大綱。“要把這些問題掰開了、揉碎了,深入研究解答,把事實和道理一條條講清楚。”在講授時,可以從一個問題切入并進行深入講解,“最後觸類旁通,可以帶動很多關聯問題,有可能是一通百通,提綱挈領”。另一方面,要注重啟發學生自主完成對相關問題的深入理解。這就需要教師根據邏輯鍊設置好循序漸進的問題鍊,引導學生提出一個好問題,進而對這個問題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和分析,最終得出可靠的結論。

第二,以理論分析的方式講透學理。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蘊含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的學理基因,并形成了自己的學術體系。講透這種學理,除了要從問題入手、從實踐着眼,還必須進行理論分析,知曉其生成基礎、建構邏輯、發展演進及其彰顯的本質特征、立場方法。一方面,要通過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等形式邏輯的方法,講透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科學原理,從對立統一、否定之否定、質量互變等辯證邏輯出發,把握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本質屬性和内在規律,避免照本宣科式地重複理論、尋章摘句式地曲解理論、囫囵吞棗式地解讀理論。另一方面,要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的統一,既不能變思政課堂為簡單的政治宣傳而喪失科學性,又不能一味追求理論分析而黯淡了政治立場和價值取向。

第三,以鮮活通俗的語言講透哲理。高校思政課面向的是涵蓋文、理、工等各個學科的龐大學生群體,而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所蘊含的哲理又是極其豐富和深刻的。如何将廣博的知識、深邃的理論、抽象的哲思轉化為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都能聽得懂、喜歡聽的語言,是實現思政課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鬥志的重要條件。因此,要充分把握學生群體的思維特點和精神文化需求,有效對接他們的話語體系,努力把一部分教材語言、學術語言創造性轉化為生活語言,将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所講的“天下事”講成“身邊事”,将“書面語”講成“知心話”,切忌以說教代替說理,使學生對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産生距離感和排斥感。

(三)把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講活是關鍵

鮮活生動的講述是思政課的生命,“拿着一個文件在那兒宣讀,沒有生命、幹巴巴的,誰都不愛聽”。因此,必須把講活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作為講好高校思政課的關鍵。

第一,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維。高校思政課本質上是一門幫助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課程,必須圍繞青年、關照青年、服務青年。一是要正視新時代青年群體的特點。新時代青年成長于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浪潮之中,是中華民族邁向偉大複興曆史征程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受益者,他們思維活躍、富有個性、視野開闊,許多人甚至具備超越父輩的文化素養和理論儲備。因此,不能将新時代青年視作一張白紙,在教學時也不能隻作填鴨式的知識灌輸,這容易引發青年群體的反感和抗拒。二是要運用新時代青年常用的媒介工具。随着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日益深入,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新時代青年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樣化,與流量賽跑成為高校思政課教師面臨的重要考驗。針對這一情況,我們不能墨守成規、固步自封,而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開辟新的理論傳播陣地,引導青年熟悉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親近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踐行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

第二,善于将實踐教學作為重要教育渠道。“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不是書齋裡的抽象哲思,而是來自實踐、又服務于實踐的思想體系,隻有在生動的實踐中才能将它講鮮活、講出彩。一方面,要将實踐教學開辟為高校思政課的第二課堂。我們不僅要在課堂教學中講清楚理論的基本觀點和内在邏輯,使學生鑽進課本、靠近知識,更要帶領學生跳出教材、走出教室、走向社會,通過各類社會實地場景,感受國家在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指導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要讓青年學生成為實踐教學的自覺主體。“所有知識要轉化為能力,都必須躬身實踐。”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高校思政課要善于将它劃分為不同模塊,鼓勵青年學生以各模塊為主題開展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谛、強磨煉、長本領,通過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所感,領悟這一理論的實踐魅力。

第三,善于運用案例分析的教學方法。從本質來說,理論是對現實經驗的抽象概括與凝練升華。高校思政課教學如若隻是從理論到理論,而不能運用相關事實來輔證理論闡釋,不能以案例之血肉填充理論之骨架,就容易淪為空中樓閣。因此,進行案例分析是講活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重要方法。開展案例教學時,一方面可以從理論發展的縱向維度擇取案例,亦即以習近平的人生經曆和思想軌迹為線索,選取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從孕育萌芽到逐步豐富發展過程中的經典實例,用豐富生動的故事來講活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另一方面可以從理論體系的橫向維度選取案例,展現新時代以來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态文明建設的具體舉措和重要成就,用實例說服人、感染人、打動人,讓學生認識到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曆史偉力。需要注意的是,開展案例教學也要始終樹立學理意識,以學理為主、案例為輔,将理論講述與案例分析緊密結合起來,既要尋找熱點,也要學會冷思,及時對案例進行理論升華,而不能本末倒置,讓思政課變成簡單的故事堆砌。

(注釋從略,完整版請參考本雜志紙質版)

來源:《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4年第4期

上一條:論思政課教學的“道”“學”“術” 下一條:凝心聚力 “集”中生智——中國近現代史系召開集體備課會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