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學細悟“三大精神” 彙聚“支點建設”力量——馬理系教工黨支部開展專題黨日活動

發布時間:2025-06-16 發布者: 浏覽次數:

武科大網訊(通訊員孫蕊芳)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的重要論述,學習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的豐富内涵、精神實質以及革命先烈、抗洪英雄、抗疫先鋒先進事迹,激勵支部成員擔當作為,推動紅色精神譜系與高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永利馬克思主義理論系教師黨支部于6月13日開展了“弘揚三大精神、錘煉過硬作風、激勵擔當作為”專題黨日活動。支部黨員教師在集中學習基礎上,結合教研實際談認識、談體會、談打算,探索紅色基因傳承的創新路徑,彙聚“支點建設”力量。

追溯精神本源:從曆史實踐中汲取信仰力量

活動以“重讀革命史,感悟精神密碼”為開篇,支部成員系統學習了大别山精神的曆史實踐。資料顯示,大别山精神形成于1921年至1949年革命時期,鄂豫皖根據地軍民創造了“28年紅旗不倒、22年武裝鬥争不斷”的革命傳奇,其“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奮進、勇當前鋒”的核心内涵成為研讨焦點。

青年教師郭志奔指出“徐海東在第四次反‘圍剿’中提出‘晝伏夜擊、聲東擊西’戰術,成為《論持久戰》的重要戰例,這正是實事求是軍事鬥争的生動體現。”同時,他還談到蘇維埃銀行發行29種革命貨币打破經濟封鎖、列甯小學“半日勞動半日學習”的紅色教育模式,分别從經濟創新與文化實踐層面诠釋了大别山精神的實踐智慧。

在抗洪精神與抗疫精神學習環節,教師們重溫了1998年軍民“萬衆一心、衆志成城”的抗洪場景,以及新冠疫情中“生命至上、舉國同心”的抗疫曆程。“從革命年代的‘金剛台婦女排’到抗疫一線的逆行醫護,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系始終貫穿着‘人民至上’的價值主線。”青年教師田舒柳的發言引發共鳴。

錨定時代使命:以精神傳承推動教育強國建設

“作為思政課教師,我們既是紅色基因的研究者,更是革命精神的傳播者。” 支部黨員何頔在分享《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的重要論述》學習心得中強調,三大精神中蘊含的“勇當前鋒”品質,與高校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高度契合。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将這些偉大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支部書記鄭瓊梅以《傳承弘揚“三大精神” 彙聚“支點建設”力量》為題講授專題黨課。專題黨課圍繞“知其所來:深刻領會‘三大精神’的形成背景”、“知其所在:準确把握‘三大精神’的内涵價值”和“明其所往:彙聚奮進‘三大精神’的智慧力量”三個方面,以“曆史—現實—未來”為邏輯主線,既追溯“三大精神”的根源與價值,又緊扣“支點建設”的實踐需求,讀原文、悟道理、明方向,學事迹、懂精神、強行動,為支部黨員凝聚共識、擔當作為提供了思想遵循與行動指南。

聯系支部的學院黨委書記唐忠義教授指出,此次專題學習活動通過曆史與現實的對話、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僅深化了思政課教師對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系的理解,更深入探索“以精神傳承促教育創新”的思政育人新路徑,讓“三大精神”在新時代教育實踐中綻放光芒。

上一條:中國近現代史系教工黨支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下一條:馬理系教工黨支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