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大意義

發布時間:2025-05-19 發布者: 浏覽次數:

新時代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大意義

金民卿

新時代新征程,黨團結帶領人民的最大政治和中心任務,就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這一重大曆史使命和時代責任光榮而崇高。面對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黨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必須以改革精神和嚴的标準管黨治黨,不斷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持之以恒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增強自我革命的強大動力,确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緻遠。

一、加強作風建設是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強大武器

黨的作風同黨的性質宗旨密切相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作風問題根本上是黨性問題。作風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質,體現的是黨性,起決定作用的也是黨性”(《習近平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25年版,第17頁)。這一重大論斷言簡意赅地闡明了黨的作風同黨的性質之間的辯證關系。黨性是黨風的内在根據,黨風是黨性的重要體現,二者相互關聯、不可分離,保持黨的性質宗旨就必須加強黨的作風建設,黨的作風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确保黨的性質宗旨不受到侵蝕,使黨始終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

黨的作風是黨的性質宗旨的集中體現。中國共産黨成立伊始就是具有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緻力于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這種追求在長期發展奮鬥中凝練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早在革命戰争時期,毛澤東就明确指出,“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7頁)。中國共産黨人“完全是為着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同上,第1004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要堅持人民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黨的幹部,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要誠心誠意為黨和人民事業奮鬥,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公而忘私”(《習近平關于黨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38頁)。黨的性質宗旨要通過黨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通過廣大黨員幹部的工作作風體現出來。在長期的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中國共産黨人形成并長期堅持的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衆、批評和自我批評等優良作風,是黨的性質宗旨的集中體現,成為我們黨區别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标志。

作風建設是保持黨的性質宗旨的重要途徑。黨的性質宗旨不是确立下來就能自動永久保持,黨的初心使命不會自然而然地踐行持續,而是要在黨的建設過程中不斷持續和強化。尤其是随着發展環境的變化,黨員幹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也要經受各種各樣的考驗。對此,我們黨曆來保持清醒的憂患意識,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毛澤東在領導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之時,就創造性地制定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形成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優良作風的肇端。延安時期,我們黨強調要反對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等各種主觀主義思想,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不斷加強黨同人民群衆的密切聯系。黨的七大深刻總結曆史經驗,鮮明提出黨的三大優良作風,并要求全黨牢牢堅持。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基于中國革命即将取得全國性勝利的新形勢,我們黨強調要警惕革命勝利後黨内有可能出現的不良作風,未雨綢缪地提出“兩個務必”,黨中央明确提出“六條規定”,以上率下帶動全黨的作風建設,為新中國成立和新政權鞏固提供了強有力的作風基礎。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根據不同時期的形勢任務,開展多次整黨整風,目的就是要确保黨在執政條件下繼續保持性質宗旨,不喪失自己的本質本色。

作風建設是重大政治問題,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組成部分。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作風問題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内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我們共産黨人來講,能不能解決好作風問題,是衡量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信念、對黨和人民忠誠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65頁)。這就是說,作風建設關乎黨的理想信念,關乎黨員幹部的政治忠誠,直接關系黨的政治建設成效。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承擔着新的曆史任務和時代責任,黨的作風建設也面臨新的挑戰。一些人忘記了黨的初心使命,動搖了遠大理想和共同理想,背離了群衆觀點和群衆路線,嚴重傷害人民群衆的利益和感情。這些問題既是作風問題,更是政治問題,體現了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意識淡薄的情況,尤其是作風問題同腐敗問題交織在一起,形成風腐聯動的複雜格局,增加了清除腐敗滋生土壤和條件的難度,成為危及黨長期執政的頑瘴痼疾。為此,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開局破題,把作風建設納入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馳而不息領導全黨開展作風建設,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不斷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作風建設是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的強大動力。在領導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自我革命問題,明确提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也是我們黨最大的優勢。中國共産黨的偉大不在于不犯錯誤,而在于從不諱疾忌醫,敢于直面問題,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極強的自我修複能力”(《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576頁)。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黨的建設曆史經驗特别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成功經驗,不斷深化對黨的自我革命的規律性認識,全面系統回答了我們黨為什麼要自我革命、為什麼能自我革命、怎樣推進自我革命等重大問題,創造性地形成了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為進一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理論指引。自我革命的核心内容,就是以正視問題的自覺和刀刃向内的勇氣,實現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就是補鈣壯骨、排毒殺菌、壯士斷腕、去腐生肌,不斷清除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不斷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止人亡政息”(《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588頁)。黨的作風建設不僅是自我革命的重要路徑,而且為自我革命提供了強大動力。黨的作風建設就是要着眼于黨内存在的雜質、毒素、毒瘤,教育和引導全黨堅定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就是要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精神,大膽破除不符合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體制機制,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态;就是要不斷提升全黨的政治站位、思想水平、道德境界、執政本領,永葆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和旺盛生機活力。

二、加強作風建設是築牢黨長期執政根基的關鍵舉措

黨的作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能否長期執政,決定黨和國家事業興衰成敗。作風問題的核心是黨同人民群衆的關系問題,加強作風建設就是要抓住密切黨同人民群衆血肉聯系這個關鍵。

人民群衆是中國共産黨發展進步的力量之源。誰掌握了群衆,得到了群衆的擁護,誰就能夠赢得勝利。毛澤東指出,“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曆史的動力”(《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依靠人民創造曆史偉業”(《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16—17頁)。中國共産黨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逐步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深深植根于最廣大人民群衆之中,以強大的真理力量、正确的政策決策、優良的工作作風獲得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群衆的衷心擁護,獲得了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之際,毛澤東明确指出,我們黨之所以能取得全國革命的決定性勝利,根本原因就在于“獲得了數萬萬人民群衆的擁護”(《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1485頁)。新中國成立後,在長期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黨領導國家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同樣是因為獲得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群衆的真心支持。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在近代以後各種政治力量反複較量中脫穎而出、赢得人民信任、取得重大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黨在堅持初心使命上矢志不渝、堅定如磐”(習近平:“以史為鑒、開創未來 埋頭苦幹、勇毅前行”,《求是》2022年第1期)。

人民群衆的衷心支持是中國共産黨執政的最大合法性和最根本基礎。中國共産黨的執政地位不是天生的,不是其他什麼人賜予的,而是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衆的支持下經過長期革命鬥争取得的。我們黨從一開始就自覺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衆的根本利益而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正因為如此,黨在長期革命鬥争中赢得了最廣大人民群衆的真誠擁護和全力支持,形成了任何力量都難以摧毀的銅牆鐵壁,建立了取得革命勝利、在全國執政的最有力基礎。毛澤東提出的群衆是真正的銅牆鐵壁、兵民是勝利之本,陳毅講到的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衆用小推車推出來的,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沒有中國最廣大人民群衆的支持,我們黨就不可能獲得勝利,也就不可能成為在全國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作風建設是跳出曆史周期率、保持長期執政地位的重要途徑。任何政治力量的執政地位都不可能是一勞永逸、自然持久的,失去了人民群衆的支持也就失去了執政的根基,喪失了執政的根本合法性。曆史上,多少執政者都是經過努力才獲得執政地位的,但随着執政時間的持續,執政集團往往喪失奪取執政地位時的奮鬥精神和自律自覺,陷入政怠宦成、人亡政息的悲慘結局。這就是在曆史上反複出現的曆史周期率問題。對此,中國共産黨人曆來保持高度清醒。1945年7月,毛澤東給出了跳出治亂興衰曆史周期率的第一個答案。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從黨的生死存亡和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的高度對曆史周期率問題作了深入研究,結合新的時代要求給出了跳出曆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他指出,“如何跳出曆史周期率?黨始終在思索、一直在探索。毛澤東同志在延安的窯洞裡給出了第一個答案,這就是‘讓人民來監督政府’;經過百年奮鬥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的實踐,黨又給出了第二個答案,這就是自我革命”(《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588頁)。這兩個答案内在一緻、相互貫通,實現了人民監督和自我監督的有機結合、人民民主和自我革命的有效貫通。理論清醒是政治堅定的前提,正是因為對曆史周期率有着清醒的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團結帶領全黨在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創造性實踐中,以刀刃向内、壯士斷腕的精神和勇氣,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堅韌和執着,以上率下,徙木立信,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制定并模範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帶動黨風政風煥然一新,社風民風持續向好,以新時代黨風建設的新氣象赢得了人民群衆的信任擁護,保持為人民長期執政的生機活力。

作風建設是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重點舉措。中國共産黨的最大政治優勢,就在于密切聯系群衆,始終保持同人民群衆的血肉聯系。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衆,失去人民群衆的支持。随着執政時間的不斷延長,執政環境的日益複雜,黨内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系列危及黨長期執政的問題,一些黨員甚至某些領導幹部置黨的初心使命于不顧,為了個人名利和地位升遷而大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這些惡劣的工作作風嚴重傷害黨群幹群關系。如何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如何始終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如何始終具備強大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如何始終保持幹事創業精神狀态,如何始終能夠及時發現和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如何始終保持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态,已經成為我們這個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大黨獨有難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很好解決,黨就會喪失人民的擁護和支持,長期執政的基礎就會動搖。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的執政基礎很牢固,但如果作風問題解決不好,也有可能出現‘霸王别姬’這樣的時刻”(《習近平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25年版,第4頁)。為此,廣大黨員幹部一定要站穩人民立場,厚植為民情懷,把心系群衆、情系百姓貫徹落實到履職盡責的全過程各方面,密切黨群幹群關系,築牢黨長期執政的堅實基礎。

三、加強作風建設是實現黨的中心任務的重要保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作風建設是為黨的工作大局服務的,應該體現黨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對作風的要求,使改進作風的過程成為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過程,成為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的過程”(同上)。這就是說,黨的作風建設從來就不是無的放矢的,而是具有鮮明的現實針對性和特殊的實踐指向性的。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就是要為黨的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務服務。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中國共産黨從成立伊始就确定的戰略目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的成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新中國成立後,黨團結帶領人民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艱辛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成功開創并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新時代偉大變革中全面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經過長期不懈努力,中國人民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迎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在此基礎上,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向世界莊嚴宣誓,新時代新征程上,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最本質的規定、最大優勢和最根本的保證,決定着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力量、政治立場、發展方向和原則要求。正是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中國式現代化凸顯出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的鮮明特征,這些特征使它在充分吸收人類現代化發展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克服了西方現代化的嚴重缺陷,為人類文明新形态的構建作出了創造性探索。

黨風建設是确保黨對中國式現代化全面領導的重要保證。黨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全面領導不是抽象而是具體的,不僅要體現在黨對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規定的把握上,體現在對中國式現代化戰略的制定上,更要體現在廣大黨員幹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先鋒模範作用上。黨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全面領導不是自然而然發生的,要體現到各級黨組織對黨中央重大戰略決策的執行過程中,體現到各級黨員幹部把黨的意志貫徹落實到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實踐當中,體現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廣大黨員幹部必須以紮實的工作作風,腳踏實地忠實執行黨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戰略決策,紮實推進社會公平正義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使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作風建設是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全面貫徹黨的群衆路線的重要保證。群衆路線是我們黨的傳家寶。長期以來,我們黨基于自覺的群衆觀點、對群衆力量的高度重視,明确提出并始終牢牢堅持黨的群衆路線,确立了密切聯系群衆的根本工作路線。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必須堅持徹底的人民立場,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作為奮鬥目标。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實踐中,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必須牢牢堅持群衆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人民至上,以端正的工作态度和優良的工作作風,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進程中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黨的作風和形象關系黨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中國式現代化事業的興衰成敗。黨的作風是黨的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的人格力量的重要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不但要有強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強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體現為我們黨的正确理論,人格力量集中體現為我們黨的優良作風”(《習近平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25年版,第3頁)。黨員幹部的工作作風是黨的力量和能力的顯示器和風向标,廣大人民群衆深刻認識我們黨的性質宗旨,評價我們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各級黨員幹部的工作作風為判斷标準和尺度的。為此,“各級黨委特别是市縣黨委要把整治群衆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作為重要任務常态化地抓,讓老百姓可感可及”(同上,第48頁),讓人民群衆從黨員幹部的良好工作作風中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力量。

【作者簡介】金民卿,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來源:中國黨政幹部論壇

上一條: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 擦亮作風建設“金色名片” 下一條:警惕形式主義老問題新表現

關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