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報版面
校報641期2-3版 6774澳门永利“紅安行”40年特别報道

二、習近平寄語青年
年輕充滿朝氣,青年孕育希望。廣大青年要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以奮鬥姿态激揚青春,不負時代,不負華年。
——習近平發表2023年新年賀詞,寄語青年
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開幕式上殷切寄語青年
希望廣大青年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内心感應時代脈搏,把對祖國血濃于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全過程、融彙在事業追求中。
——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的講話
廣大青年要肩負曆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鬥中綻放絢麗之花。
——2021年4月19日,習近平在清華大學考察時的講話
希望同學們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不負時代,珍惜時光好好學習,掌握知識本領,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聰明才智。
——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在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考察時的講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衷心希望新時代中國青年積極擁抱新時代、奮進新時代,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2019年4月30日,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不論學習還是工作,都要面向實際、深入實踐,實踐出真知;都要嚴謹務實,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苦幹實幹。廣大青年要努力成為有理想、有學問、有才幹的實幹家,在新時代幹出一番事業。
——2018年5月2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
青年在成長和奮鬥中,會收獲成功和喜悅,也會面臨困難和壓力。要正确對待一時的成敗得失,處優而不養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順境逆境都成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
——2017年5月3日,習近平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的講話
三、通訊
一堂延續40年的理想信念課
記者 陳孖川
“又是一屆‘紅安行’,紅安精神代代傳!”5月14日晚上,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學弟學妹赴紅安的消息,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2022屆校友高天歌感歎。
大二時,作為入黨積極分子的高天歌曾赴紅安參觀學習。回來後,他在日記本上寫下: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将來走上工作崗位,我要投身基層。如今,他作為選調生,在鄂州市汀祖鎮華伍村工作,踐行了曾經的誓言。
自1984年以來,我校把“全國烈士縣”紅安作為思政大課堂,每年組織“紅安行”,40年不間斷地在大學生中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接受紅安精神洗禮的學生超過10萬人。
雖然已過去4年,高天歌仍然珍視那次“紅安行”:“它在我心裡種下了理想信念的種子,讓我始終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的初心和使命。”
成為理想信念的“必修課”
“去紅安前,我曾讀過《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并連夜做了五頁摘抄,久久不能入眠。”高天歌回憶,那之後,他常常思考“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複興”這句話的意義。
到了紅安,參觀學習了李先念、董必武等革命先烈的事迹,高天歌認識到,僅僅思考是不夠的,要去實踐,真正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的時代浪潮中。
從紅安回來後,他先後在棗陽市七方鎮王崗村、宜昌市伍家崗區共同村、鄂州市長港鎮人民政府等基層單位參加社會實踐,連續3年獲得學校“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個人稱号。
“‘紅安行’是我樹立理想信念的‘第一課’。”高天歌由衷地說。
這一課源于1983年。時任學校團委書記的楊傑首次到紅安參觀學習,被“萬衆一心、為黨為民、樸誠勇毅、不勝不休”的紅安精神所震撼。回到學校,他向學校黨委彙報了感想。
第二年,我校将紅安作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是全國第一個在紅安開展紅色教育的高校。當年5月1日,首批學生入黨積極分子74人前往紅安參觀學習。
“七裡坪革命紀念館裡的烈士事迹感人肺腑,黃麻起義烈士紀念碑前的宣誓聲響徹雲霄……”首批赴紅安學習的學生、現任學校黨委副書記孫國勝回憶,“每個人的思想和精神都受到深刻洗禮。”
“紅安行”的所見所聞在學生中傳播,引發了去紅安的熱潮。為此,學校不僅每年五月開展“紅安行”,還在暑假組織更多的學生去紅安社會實踐。
新鮮勁兒持續了幾年,有人提出:“每年都去紅安,是不是換換地方?”對此,楊傑強調:“每一屆學生都是新的,理想信念的傳承需要一屆屆青年接力。”
之後,全校上下形成共識,把每年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青年馬克思主義培養工程實踐課、黨員骨幹培訓、特色黨日活動都安排在了紅安。“紅安行”成為我校一代代學子錘煉理想信念的“必修課”。
打造立德樹人的“金鑰匙”
“你們是在鄉村調研嗎?”作為一名鄉鎮幹部,高天歌對基層工作很熟悉,僅僅看了幾張學弟學妹發來的照片,他就發現,今年“紅安行”的内容更豐富了。
“除了參觀烈士陵園,聆聽先烈事迹,學唱紅軍歌,我們還在當地社區以文藝彙演的方式宣講紅安精神,走進英烈家鄉調研鄉村振興……”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大二學生丁宇熹興奮地與高天歌分享。
“今年,我們将‘紅安行’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相結合。”學生工作處處長許立橋介紹,“學生們通過‘看聽學講做’,凝心鑄魂,團結奮進。”
把每年“紅安行”的教育内容,與黨中央的精神和要求接軌,一直是我校開展“紅安行”的指南針。
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大潮湧動,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盛行。如何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擺在學校黨委面前的重大課題。“紅安行”成為解題的“金鑰匙”。
當學生們看到烈士紀念牆上密密麻麻的英烈名字,聽着不滿18歲就為革命獻出生命的感人故事,無不熱淚盈眶。“紅安行”極大震撼了學子們的内心。紅安精神成為那個時代很多學生的座右銘。
進入新世紀,國際國内形勢深刻變化,大學生的價值觀呈現多元化、複雜化。學校結合黨中央提出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要求,不斷豐富“紅安行”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有針對性、實效性地開展理想信念教育。
在烈士碑前重溫入團入黨誓詞,編演紅軍長征情景劇,學生們沉浸式地學習感悟中國共産黨百年黨史和建黨精神;舉辦交流會、辯論會“研學”,走進社區、鄉村“實幹”,學生們立體式地貫徹落實黨中央精神……
“2019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如火如荼。”高天歌回憶,“我們深入革命烈士故居,尋訪烈士成長足迹。老師們準備了黨團知識競賽,百餘人的隊伍裡藏龍卧虎,每一題都引來十多人搶答。”
“社會在進步,學生在變化,但理想信念教育永遠不變。‘紅安行’是我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資源和創新載體。”孫國勝說。
點亮成長成才的“航标燈”
兩天的參觀學習雖然充實而震撼,但對于紅安厚重的革命曆史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來說,卻又顯得太過短暫。
學校黨委清醒地意識到,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僅是一次參觀,更不能是走過場、搞形式。“必須拓展廣度和深度,讓共産主義理想信念在廣大師生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孫國勝說。
紅安籍将軍鄭位三、中國共産黨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許白昊、中共鹹甯黨組織創始人聶洪鈞等革命校友的雕像在校園裡落成,校友名人園、黨史長廊、廉園等“全景式”教育基地相繼揭牌,學生們在校園裡處處能學、時時可學、人人皆學。
40年來,紅安精神薪火相傳,點亮了一盞指引我校師生成長成才的“航标燈”。像高天歌這樣,将共産主義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的學生并不在少數。“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成為許多學子的共同心聲。
2015屆畢業生張冬寶、2016屆畢業生李姗,放棄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參加“西部計劃”援疆援藏,并最終選擇留在當地,紮根邊疆……近10年,我校超過60%的畢業生在中西部省份就業創業。
一大批學子在紅安精神的洗禮下成長成才。2015屆畢業生何金獲“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獎”,2021屆畢業生聞健獲“中國最美大學生”“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稱号,2022屆畢業生方佳慧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願服務先進個人”……
“6774澳门永利在紅安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開始最早、堅持最好、人數最多、效果最佳。”今年已90歲高齡,曾任紅安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多次為我校師生做宣講的胡耿評價。
“我校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不懈地開展‘紅安行’,築牢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基石,培養更多聽黨話、跟黨走,堪當中華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學校黨委書記徐雁冰表示。
四、言論
做新時代好青年
楊小丫
自1984年開始,我校以紅安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每年組織師生“紅安行”,沉浸式地開展教育活動,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培養一代代青年的責任和擔當,讓革命事業薪火相傳、血脈永續。
“明天的中國,希望寄予青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3年新年賀詞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中國發展要靠廣大青年挺膺擔當。廣大青年要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以奮鬥姿态激揚青春,不負時代,不負華年。新時代青年“立志遇盛世,立功正當時”,大有可為!
接好信仰的接力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新時代好青年。1919年5月4日,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的愛國運動發生了,中國青年以愛國救國的赤子之心,讓新思潮的風吹到了大江南北。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青年在時代的洪流裡寫下具有曆史意義的生動注腳,成為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和受益者、參與者和貢獻者。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新時代青年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的使命,在一次次磨砺中愈發堅韌,在一次次曆練中愈發勇敢。
中國青年在中國曆史上從來都是畫卷上濃墨重彩的吸睛之處,從來都是暗夜裡熠熠生輝的璀璨星月,從來都是推動時代巨輪運轉的大小齒輪。新冠疫情期間,計算機學院學生張明哲把自己創業所得5000元,捐贈給家鄉購買防疫物資;法經學院學生方佳慧在疫情中組織網絡授課,幫扶一線醫護人員家中子女,榮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願服務先進個人”稱号……新時代青年把理想信念的火種、紅色傳統的基因接過來、傳下去,用勇敢無畏、冷靜智慧踐行“以青春之名,赴時代之約”。
在日新月異中求變,敢闖敢拼、創新創業,做新時代好青年。2022年在國家發展青年論壇上,林毅夫教授說:“當前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挑戰的世界,一方面是我們正在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另一方面是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國内外肆虐。”變則通,通則久,生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當代青年的人生際遇。新時代青年要抱定“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堅定決心和錘煉“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堅韌毅力,于變局中求變,于際遇中成長。
敢,有萬丈光芒;創,有無限可能!校長倪紅衛在2022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表示,青年從來不是時代的過客、看客,而是擔負使命、扛起責任的先行者、實幹者。應對變局,新時代青年欲求變先沉澱,欲進步先築基。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級本科生張振興,大學四年45門課程滿績點,綜合學分績點一直為專業第一,保研至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與科學技術學院博士生袁鑫一隻手撐起一片天,自強自立自信,不墜青雲之志,用不服輸、不認輸的鋼鐵意志擔起新青年的責任與擔當。管理學院畢業生郭國慶熱愛寫作當作家、為創業開公司……他在我校濃厚的創業氛圍下,憑借自身努力“創”出一條自強之路。“人既發揚踔厲矣,則邦國亦以興起。”新時代青年要在變局中求變,在際遇中成長,厚積薄發,踔厲奮發。
講好中國複興故事,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做新時代好青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建構的國家形象是多維立體的——是團結一心的56個民族,是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是文化繁榮的東方大國……對于已經樹立起來的國家形象,新時代青年應不負其名,“為中華民族謀複興”需要每一代青年去用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雄安新區考察之際勉勵年輕一代,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進程中,堅定信心,學好本領,造福桑梓,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時代青年不僅要立志做中國共産黨的代言人,肩負起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也要立志做強國之路的築基人,承擔起屬于時代、屬于青年的責任。人民網與B站聯合出品的微紀錄片《少年不老》,用青年人的方式講述紅色故事,以青年影響青年,是中國故事的新傳播;我校為進一步做好國際中文教育發展和中外人文交流工作,連續兩年承辦“漢語橋”項目,搭建中外文化交流之橋,傳播中國文化……青年用獨特語言和實際行動展示“請黨放心,強國有我”。
“這世界屬于青年,就讓青年改變世界。”鐘南山院士寄語青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當是青年人始終如一的人生箴言;敢闖敢拼、創新創業,當是青年人創造未來的勇氣來源;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當是青年人自誡自省的行事口号。青年當以“遙知百戰勝,定掃鬼方還”的決絕、“謂我不愧君,青鳥明丹心”的赤誠、“馳驅一世豪傑,相與濟時艱”的擔當和“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的執着,争做新時代好青年!
五、照片

敬獻花籃 攝影:梁绮琪

看紅色展覽 攝影:程毓

參觀烈士紀念館 攝影:梁绮琪

聽紅安故事 攝影:程毓

學革命先烈 攝影:程毓

講紅安精神 攝影:程毓

做新時代好青年 攝影:梁绮琪
六、“紅安行”學員感想
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
記者 張虎琛
杜毓艨 材冶學院 冶金英才2101班
武科大學子風采現,四十周年“紅安行”。參觀李先念故居紀念園,在紀念碑前莊嚴宣誓,重走紅軍路……我真切地了解了革命曆程,深刻感悟了紅安精神。我要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建功新時代作出一名材料類專業人士的貢獻!
梁绮琪 法經學院 行政管理2102班
十分有幸能來到中國“第一将軍縣”——紅安縣。昔年風雨如晦,黨的革命曆程充滿光輝。中國英雄亮劍江湖,“萬衆一心、為黨為民、樸誠勇毅、不勝不休”為核心的紅安精神值得學習。山河雖無恙,吾輩當自強。
楊淋 管理學院 财務管理2101班
我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也是一名退伍複學的軍人,參與此次“紅安行”活動,讓我在實踐中更好地學習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錘煉了黨性。主題教育内涵深刻、意義深遠,極大激發了我建功新時代的信心!
譚垚 汽車學院 物流工程1901班
紅安精神一直激勵着我、洗禮着我,讓我在各方面提升能力,向着一名優秀的共産黨員不斷邁進,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于我而言,此次“紅安行”是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次機會。吾輩青年應勇擔時代重任,為祖國繁榮富強做貢獻!
鄒冰雪 資環學院 安全工程2201班
“紅安行”不虛此行!我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等多個紅色基地學習了紅安精神,見證了黨的革命曆程。本次“紅安行”讓我明白,我們應當自覺繼承和發揚紅安精神,忠于黨的事業,堅定理想信念,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劉敏佳 機械學院 機電産業2201班
“小小紅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将打仗,女将送飯。”“紅安行”讓我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鮮血乃至生命換來的!“紅安行”不僅是一次革命傳統教育,更是一次對我們心靈的洗禮,更加堅定了我的共産主義信仰。
王聖博 信息學院 自動化類2209班
重走紅軍道路,緬懷革命先烈,感悟初心使命,我在紅安這片紅色沃土接受思想和精神的深刻洗禮,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共産主義信仰。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安精神,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和義務,我們一直在路上,我們都是追夢人。
陳鴻鑒 醫學院 藥學2101班
來到紅安,我學習了李先念、鄭位三等革命先烈的高貴品質,深入了解了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英雄故事。走過紅軍路,爬過紅軍洞……我将繼續在實踐中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力争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做出貢獻!
覃梓陽 藝術學院 工業設計2101班
在火熱的夏天,踏上令人敬仰的熱土。“萬衆一心、為黨為民、樸誠勇毅、不勝不休”的紅安精神是我前進的動力。惟願,永做赤子,永懷熾熱初心。武科大“紅安行”四十年,幸得與諸君同程共勉,踔厲奮發,不懈追求!
蘇宇莎 外國語學院 英語2103班
本次“紅安行”以實踐教育的形式将紅安精神植根在我們心中。作為一名來自外國語學院的預備黨員以及我校第八期英才領航班學員,本次主題教育為我今後更好地為國家富強和民族複興貢獻青春力量指明了道路,堅定了我一生愛黨報國的決心。
陳雅麗 理學院 工程力學2101班
黨史是最好的營養劑,也是最生動的教科書。紅安革命先輩用生命和熱血譜寫了一段光輝的革命曆史,留下了紅安精神供後人學習。我們作為青年人,應該在之後的學習生活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緊跟黨走,有所作為。
張芷軒 化工學院 應用化學2202班
此次“紅安行”意義深遠,它給予了我了解革命曆史、培育時代精神的機會。時代向前,吾輩向上,我們沐浴在新時代的春風裡,要向着紅旗指引的方向,緊跟黨走,以實踐笃定前行,以奮鬥開啟未來。
七、掃碼看視頻

視頻《紅安行40年》